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青年写作的个人经验与时代话语—— 江苏青年文学论坛在南京举行
来源:江苏文学(微信公众号) |   2021年12月07日11:22

2021年12月5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江苏青年文学论坛在南京举行。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彬彬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本场论坛以“青年写作的个人经验与时代话语”为主题,《上海文化》编辑木叶、南京大学教授李章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玮、常州工学院教授谢燕红和青年作家甫跃辉、池上、向迅展开对谈,对谈活动由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青年批评家韩松刚主持。

丁捷在致辞中介绍,江苏青年文学论坛是江苏省作家协会推出的一项旨在促进青年作家成长,推动省际文学青年交流的文学活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在苏州大学等五所省内高校举办了多场主题各异的文学对谈。本次论坛与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相信会对提升论坛的学术视野和专业眼光带来极大裨益。

本场研讨主题将“个人经验”与“时代话语”对置,其间的留白暗含着两者多重关系的可能性。关于这一点,谢燕红在发言过程中为回应青年作家的经验焦虑,引用了卡夫卡关于“最理想生活方式”的一段自白来表明,个人经验与时代话语之间的通道往往是隐秘的、幽微的、深邃的。“个人经验”与“时代话语”间的种种关系,指向的是文学世界里的多姿多彩的复杂图景。

在这片图景中,李玮和向迅提供的视点是“相通”或“对接”。向迅认为,“每个人都不能置身社会之外,我们所写的每个字都与时代话语密不可分,每一个人的个人经验都参与了时代话语的建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源自作者外祖父、外祖母的个人经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否则它也不会被认为是‘对拉丁美洲历史的一个总结’”。李玮则提到网络文学界近来兴起的现实书写潮流,比如反映内卷的《天才基本法》,批判现实的《沉默的真相》和《隐秘的角落》,将心理问题外化为一个个怪物的《从红月开始》等等,都反映了对当代生活的关注和回应;包括最近流行的剧本杀,很多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社会热点话题。

池上则由个人经历,谈到个人经验与时代话语对接时隐藏的问题。“我写小说的时候,最初觉得什么都能写,每天能写很多字,感觉停不下来。但写到一段时间以后,就发现没什么东西可写了。”有一段时间,池上深感经验之贫乏,而且她认为这种贫乏不仅是个人的,也是人类的,是由于全球化、碎片化所带来的共同的经验危机。

池上描绘的是通道两端的“同步萎缩”,木叶则补充了两者之间的另一种关系形态——“错位”。他提到东北作家赵松的《抚顺故事集》,赵松在《八大烟囱》这个故事里,通过“烟囱”的隐喻,巧妙地展现了一个老工业区荣光的消陨。这部故事集最早在2009年以民间出版的形式出版,后来到2015年才正式出版。而正是在2015年左右,以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代表的新东北作家群开始受到文坛和大众的瞩目;但此时的赵松已经生活在上海,在他新推出的小说集《伊春》里,透漏出了更多的上海气息。木叶用赵松的例子,意在说明作家个人经验与时代潮流的某种错位,这种错位可能是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的重要原因。

不过木叶并未将此看作是一个问题,他同时引用了阿甘本关于“同时代人”的解释和曼德尔施塔姆的“不,我从不是任何人的同时代人”,来说明作家身上共振和超拔并存的特性。而甫跃辉和李章斌进一步看到了某种“脱落”的危机,在这幅拼版中,个人写作与时代现实之间的打通确实在遭遇深刻的困境。甫跃辉重点谈的是“纸上现实”和“现实”的分裂。他认为,有关老工业区衰败的纸面上的东北或许无意中遮蔽了其他的东北;又或者,纸面上的农村要么是关于脱贫攻坚,要么是惨烈的非虚构叙事,但现实生活中的农村是什么样呢?“李敬泽在一次论坛上讲过的一句话让我很有触动,他讲我们写那么多农民,但是当我们走在农村,迎面有一个农民走过来的时候,我们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吗?”甫跃辉认为,我们写下这个时代的时候,常常作了片面化的处理,但现实是混沌的、复杂的,没有那么容易理解的。李章斌担心的则是文本世界里,符号对现实的淹没。他认为,80年代以来的诗歌就曾面临这样的困境,似乎诗歌沦为了修辞机器的空转,“月亮”“麦田”这样的意象几乎类似于一种诗意的自动生成装置;到第三代诗歌开始提倡日常生活的写作,但很快“日常性”也从“俗化”走向了“圣化”,生活细节本身上升到了价值层面;包括底层诗歌后来也同样面临象征泛滥的问题。

李章斌引用里尔克关于“诗是体验”的说法,对这一问题作了思考。在他看来,经验是日常生活中个人的经历和遭遇,而体验是更微妙的,它类似于T•S•艾略特所说的“非个人化”。作家对现实不是镜子般的反射,而是类似于一种“贴地飞行”的状态。

王彬彬在总结讲话时对这一点也深表认同,并反复强调“感悟比经验重要”。他认为,好的文学创作是一个作家表达的对普遍经验的独特体验。经验必须是普遍的,是曾经重复过无数遍,此后还将被人类重复无数遍的,但是你的体验必须是独特的。他举了张炜、王安忆、铁凝等作家的例子,他们都是在30岁左右,捧出了自己的重要级作品,“所以人生经验对文学创作非常重要,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在经验人生的同时,保持意识的敏锐性和感觉的勇猛性。

江苏文学院第七期、第八期青年作家读书班全体学员参加了本场论坛,并就如何认识现实、如何处理个人经验等相关问题,与作家和批评家们作了延伸讨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