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下的三联书店:从分散走向联合
就在党的出版事业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发展壮大的同时,党领导的另外一支重要出版力量,也在国民党统治区逐步壮大。这就是以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为代表的进步出版机构。
生活书店于1932年7月成立于上海。前身是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社。邹韬奋任理事长,徐伯昕负责经营,中共党员胡愈之、张仲实、张友渔、胡绳等人先后主持编辑工作。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哲学社会科学论著、中外文学名著、宣传先进思想文化和鼓励抗日救亡的通俗政治书籍和文艺读物。
读书出版社于1936年年初在上海成立。初名读书生活出版社,前身为李公朴任主编的《读书生活》杂志社。中共党员黄洛峰担任该社负责人,总编辑是艾思奇。该社曾经克服重重困难,出版过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全译本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首次出版了艾思奇的名著《大众哲学》。
新知书店成立于1935年秋,由钱俊瑞创办于上海,主要负责人有中共党员徐雪寒、华应申等,以出版革命理论书籍为主。抗战爆发后,受中共中央长江局委托,该店以“中国出版社”名义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著作。
抗战期间,3家书店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接受党的领导;在业务上有分有合,以民营的形式各自开展出版工作。3家书店在重庆、成都和西安设有联合经营部。1940年3家书店在延安开设华北书店(后改称韬奋书店),1941年在新四军所在地盐城开设大众书店。
抗战胜利后,3家书店在中共党组织的指示下,分步骤走向全面联合。1945年10月22日,三店在重庆民生路生活书店二楼举行大会,宣布自11月1日起重庆的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三店正式合并,成立重庆三联分店,发布了《生活、读书、新知为合组重庆三联分店告同人书》。三店联合后,发行网点发展迅速,在广州、汉口、长沙、北平均设立了分店。不久,党指示在重庆的3家书店门市部从速办理善后,赶去上海及其他新收复的大城市,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建立党的出版发行阵地。在上海,遵照重庆时既定的方针,3家书店依旧各开门市,各挂各牌,分别经营,目的是为了多占地盘、快出书。
1946年7月,徐伯昕指派张明西、王仿子到香港建立一个生活书店的发行部。1947年1月在台北开设了新创造出版社。从1946年起,三联书店亦派人去解放区开办书店。为了领导这个庞大的图书出版发行网,由黄洛峰、徐伯昕、沈静芷共同组建了三联书店总管理处。
随着国共两党谈判的破裂,国民党政府加紧对进步文化事业的镇压。三联书店总管理处决定,编辑部转移至香港,在上海不用的纸型全部运往香港。1947年7月,徐伯昕、胡绳、史枚、胡耐秋、陈正为等人到达香港。1948年2月22日,3家书店遭到国民党上海执行委员会查封。三店人员一部分被安排去解放区,一小部分去香港,另一部分留守上海。
随着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在望,1948年6月6日,周恩来从西柏坡发电报给香港工委章汉夫,请其转致生活书店负责人胡绳:“请告三联书店负责同志:(一)即将三联书店工作人员及编辑人员主力逐渐转来解放区,资本亦尽可能转来;(二)业务以出版通俗读物为主,向工、农、兵、学生、店员、贫民等介绍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及新文艺……”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三店加速了合并进程。1948年10月18日, 举行三店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了临时管理委员会,推选黄洛峰为主席,徐伯昕任总经理,沈静芷任副总经理。新机构名称为新中国文化企业公司,在香港仍使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名称。原香港生活书店门市部改称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地址就是香港中环域多利皇后大道中54号。10月26日,书店40多位同人举办联欢会,同时也是书店同人开赴解放区的誓师大会。会后,根据临管会安排,部分人员留港,大批同人利用各种渠道,从陆路、水路回到北平。唐泽霖、吉少甫等人则分批携带《新民民主义论》等书的纸型,潜入上海,等待解放。进入解放区的人员,如胡绳、王仿子、赵晓恩、范用、倪子明等,以及早先进入解放区的人员,如华应申、周保昌、王益、叶籁士等,后来分别进入新中国成立后的出版总署和重建的人民出版社担任领导工作。
1949年4、5月间,三联书店总管理处迁至已经解放了的北平。1951年8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作为副牌正式并入人民出版社。
(作者系人民出版社编审)
- 三联书店推出年度十大好书 坚守出版业“把关人”传统[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