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2022年度文学论坛暨颁奖典礼举办 ——2021年度长篇小说五佳与《当代》文学拉力赛总冠军揭晓
2022年1月24日下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社主办的《当代》2022年度文学论坛暨颁奖典礼举办,揭晓并颁发了2021年度长篇小说五佳与《当代》文学拉力赛总冠军。
李岩,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出席本次活动并致辞,他对《当代》杂志坚持举办年度长篇论坛与文学拉力赛以表彰优秀作品,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向各界专家与读者多年来对于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在业界赢得良好口碑的《当代》文学拉力赛与长篇论坛年度佳作评选,分别创始于1999年、2004年,许多为当下读者所熟知的文坛名家与经典作品,当年就是从这两项活动中脱颖而出。本次年度文学论坛又注入了许多新元素。文学拉力赛特别增设奖项,授予致敬“建党百年”的优秀作品,并首度颁发“年度青年作家”;除评论家的年度创作盘点之外,还邀请到场作家进行了一场关于长篇小说创作的高峰对谈。全场活动通过微博、视频号、抖音、B站等数十家平台进行了视频直播,全网总观看量百万次,作家与评论家的精彩分享,为全国读者奉上了一席文学盛宴。
第十八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在初评推荐、读者网络投票、专家评议等既有环节的基础上,为使评选结果更具专业性和代表性,又邀请全国各省市评论家、作家、刊物主编和媒体代表七十余人进行了线上投票。最终汇总读者网络投票、专家线上投票和评议委员会意见,评出了2021年度长篇五佳作品。
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届论坛现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对2021年国内长篇小说的整体状况做了综述,重点分析了故事动感的强化、故乡的寓言化等值得关注的趋势,对创作佳绩给予充分肯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胡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等五位著名评论家逐一揭晓了2021年度长篇五佳作品并加以点评。
荣获本届《当代》长篇论坛2021年度长篇五佳的作品是: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刘震云《一日三秋》、东西《回响》、余华《文城》、罗伟章《谁在敲门》。著名作家王安忆从上海发来了获奖感言:“新年开初,接到好消息,可视作2022年的吉兆,谢谢评委,谢谢读者,谢谢《当代》,它一直维护我,当我自家人,看我从生到青,从青到熟!”获奖作家刘震云、罗伟章在颁奖现场发表感言,称赞《当代》是一本胸怀开阔的杂志,不断为写作者的前行提供动力。
本次活动的另一项内容是揭晓第二十三届《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总冠军。该奖项由《当代》杂志读者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投票评出,每期得票最高者为拉力赛分站冠军,年终再根据读者投票评出各单项的年度总冠军。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格非,往届拉力赛冠军代表刘庆邦,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副总编辑孔令燕在活动现场揭晓了2021年度拉力赛获奖名单。
范稳《太阳转身》获“年度长篇小说总冠军”,冯骥才《多瑙河峡谷》获“年度中短篇小说总冠军”,祝勇《故宫文物南迁》获“年度纪实作品总冠军”,“‘建党百年’致敬作品”奖项授予铁流的长篇纪实文学《靠山》和美国学者毕森著、李彦翻译的《1937,延安对话》,孙睿获“年度青年作家”。
著名作家冯骥才从天津发来获奖感言:“我写作生涯中第一个短篇小说《雕花烟斗》,就发表在当年刚刚创刊的《当代》杂志上。今天,《当代》又把一个重要的文学奖,给了我近期写的一部小说。这中间是整整四十年!我从满头黑发到了两鬓霜雪。没有改变的惟有手中一直握着的笔。因为笔管里有我的良心。”
“年度青年作家”获得者孙睿在发言中感谢《当代》在其创作历程中给予的鼓励和帮助,表示要以这一奖项为新起点,继续写出对于世界的看法。
本次未能到场的获奖作家东西、范稳、祝勇、铁流、李彦等也通过视频方式,发表了情真意切的感言,分享创作心路,深情回顾与《当代》杂志的交往互动。现场高峰对谈以“不匀速的长跑”为题,由《当代》副主编、作家石一枫主持,本届长篇五佳得主刘震云、罗伟章与往届获奖作家格非、李洱,围绕长篇创作的甘苦进行了交流,小说家们妙语连珠,一次次引发现场的掌声与笑声。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在本次活动的总结致辞中,向获奖作家表示祝贺,并感谢到场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当代》杂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重要品牌,未来会举全社之力办好《当代》,同时会支持《当代》进行更多样化的尝试,以更丰富鲜活的内容服务当代读者,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团结当代作家,成为与当代生活紧密相连、更加活力焕发的文学杂志。
本次活动在北京市四川五粮液龙爪树宾馆举办,活动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阅读推广人白钢主持,参与现场活动的还有在京作家代表和来自中国作协、各文学报刊的嘉宾程青、长江、梁彬、陈涛、崔曼莉、阿乙、季亚娅、李宏伟、饶翔、王国平、岳雯、丛治辰、宋嵩、马小淘、阿郎、徐刚、行超、李晓晨、李壮、丛子钰等,来自阅文集团、中影北京公司、龙源期刊 、喜马拉雅等合作机构的嘉宾及媒体代表,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当代》杂志编辑部成员。
与会嘉宾合影
第十八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
2021年度长篇五佳作品
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
刘震云《一日三秋》
东西《回响》
余华《文城》
罗伟章《谁在敲门》
专家评语
王安忆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是当代文学的又一新收获。她1986年以来三十多年的长篇创作贯穿着一个总主题,即历史的变迁。作者生于1950年代,成长于新时期,时代的交集和巨变,对作家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不仅赋予了作家作品历史的大情怀、大眼光,同时也给《一把刀,千个字》注入了浓厚的沧桑感。这部小说涉及的哈尔滨、扬州和上海,横跨了中国的南北,后来更跨越大洋,延伸到了美国。主人公在这么广大的历史地理区域里的活动,已经把大变迁中的人物命运,摆在了读者面前。从艺术手法上讲,这种一书带几地的长篇结构,表明了作者试图超出上海都市题材的局限和重复感,辟出一条新路的努力。这部作品是以很平常和平淡的语言来写作的,这是作家语言渐入化境的表现,也使小说的叙事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刘震云《一日三秋》是一部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长篇小说力作。作品异常沉静地讲述着普通百姓的寻常经历,又通过传说人物和灵异人物的介入,融会进三千年来的生命故事,以“一日三秋”浓缩进人们长久的日常感慨。小说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叙事平易而用意繁绕,幽默俳谐而华光内敛。主人公们具有似曾相识的命运感,他们的希冀、追求、梦幻和归宿足以唤起众多读者的共鸣,而欲辨忘言的哲思在焉,绕梁不绝。作者所坚持的纯文学精神,使其作品具有恒定的文学价值。
——胡平(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东西是一位深具先锋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写作者,他总是渴望穿越时代的表象而进入我们的心灵内部。202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回响》,使用推理办案的形式关照日常,带领读者潜入时代的深海、使我们得以窥见日常生活的内面:原来人与人的关系如此层层叠叠、山重水复,原来人的内心还有这样的阴明不定、刀光剑影。当然,《回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推理小说,推理只是它进入我们时代的入口,它所探讨的问题则是重大的,它探讨的是“我是谁”“我的所爱是谁”“我的情感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东西的写作如抽丝剥茧般,深具洞察力和思辨力,《回响》深刻写出了我们在爱面前的犹疑、纠结、软弱、不安,某种程度上,它切实贴近了我们时代人内心的情感疑难。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余华的《文城》是2021年“现象级”的作品,对它的“热读”和“热评”再次说明了,好小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永远是稀缺的存在。无论是故事、人物、语言和调性,《文城》都是全然“余华式”的:精致的小说结构、线条简洁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化腐朽为神奇的叙事能力,以及小人物在大历史和无常命运中的不屈服。《文城》这一类作品的存在使我们意识到,好的文学一直就是一种“普遍的体裁”,在不同的接受层面引起共鸣或争议。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罗伟章以其极富象征性和超强想象力的现实主义叙述,完成了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长河小说。作者围绕一群子女从给父亲庆生、治病到举行葬礼而展开情节,演绎了几代人的生生不息,在厚重的历史氛围中表现出对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充分理解。长篇小说《谁在敲门》在致密的细节和饱满的文字里深藏着作者宏大的艺术野心,他代表新兴的城市和悲壮的命运频繁敲击时代之门,并以这种方式向沉默的土地和伟大的传统致敬。
——贺绍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评议委员会成员
主任: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施战军(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贺绍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徐坤(《小说选刊》杂志主编)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第二十三届《当代》文学拉力赛获奖名单与授奖词
年度长篇小说总冠军
范稳《太阳转身》(《当代》2021年第5期)
范稳善于处理中国历史中的宏大时刻,而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当下,从一起儿童失踪案入手,引出边疆地区脱贫攻坚的深刻变革。小说将案情、人情、民情与国情有机融合,构成了极富文化底蕴的生活画卷与历史图景,是独属于现今中国人的当代史诗。同时,《太阳转身》也开创了主旋律长篇小说的书写范式,为“作家如何处理发生在眼前的火热生活”这一重大课题做出了卓越的示范。
年度中短篇小说总冠军
冯骥才《多瑙河峡谷》(《当代》2021年第6期)
中篇小说《多瑙河峡谷》讲述一对跨国恋人的执子之手与死生契阔,凄婉的故事将读者引入命运的迷宫,思考那个具有终极性的问题:什么样的生活才经得起追问?作为久享盛誉的文坛名宿,冯骥才近几年在小说领域再度展现旺盛的创作力。这部新作中他运笔轻灵,掠过情感的沟壑,深入人性的肌理,显示了不同寻常的哲思,也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对“人”的关切与探究,能够为文学提供不竭的动力。
年度纪实作品总冠军
祝勇《故宫文物南迁》(《当代》2021年第4期)
国难之下,国宝颠沛流离,保全器物,就是保全民族的文化之根。祝勇常年书写与故宫有关的故事,这部《故宫文物南迁》更是选取了这座宫殿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也最为可歌可泣的一段历程。作品以翔实的考证还原了历史原貌,尤为可贵的是将有关的历史中人化为鲜活的文学形象,为读者留下了难以替代的感性认知。
年度青年作家
孙睿
孙睿多年来在《当代》杂志发表的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位作家在文学上的成熟历程,也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在生活中的沉淀历程。《戈多来了》《游乐场》等中短篇新作,忠实地聚焦在现世的小人物身上,再现着他们的悲喜,并能融入毫不妥协的态度。孙睿近年的小说不再是从情绪、从概念出发的“自我较劲”,而是向人生、向尘世眺望的“他者追寻”,他的这些作品也可以拼接成一幅当下城市人群生活的生动写照。
“建党百年”致敬作品
铁流《靠山》(《当代》2021年第3期)
长篇纪实文学《靠山》全景呈现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场面,浓墨重彩地书写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互为靠山、生死与共的关系。作者铁流通过对各地支前模范与其后代的抢救性采访,挖掘出大量来自普通人的真实故事,以立体的人物和鲜活的细节,呈现了广阔历史的另一种宏大。作品立意高远、笔墨深情,是一部向建党百年献礼的饱满厚重之作。
[美]毕森著、李彦译《1937,延安对话》(《当代》2021年第4期)
美国学者托马斯•亚瑟•毕森,曾于1937年到访革命圣地延安,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袖,并将见闻与采访记在两个笔记本上。同时,毕森一行还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有从西安到延安的沿途景象,有延安根据地的实际状况,尤其难得的是捕捉到许多正值盛年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面容与身姿。通过这些珍贵的笔记和照片,不仅能领略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容貌风采、精神信念和理想光芒,更能证实中国革命的正义性,证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1937,延安对话》是一部极具党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笔记,是一部未经发现的“红星照耀中国”,是献给建党百年的珍贵见证。
- 《当代》长篇小说论坛名家对谈:“不匀速的长跑”[202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