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国界0公里》:题材与主题交相辉映的一道风景线
继许生文、臧海淼的报告文学《跨越国界的贫困户》刊登于2020年《民族文学》第5期,时隔一年,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黄强余、许生文、臧海淼的报告文学新作《国界0公里》再次刊发于今年的《民族文学》第2期。
这部作品主要写的是发生在国界0公里的边民“海上守碑”与“高山守碑”以及扶贫攻坚和阻击新冠肺炎的“边境之战”等边关故事。
竹山村既是中国陆地边界线的起点,又是大陆海岸线的终点。起点,终点,0点,国界0公里。作品一开头,就把一个很新奇的地理概念形象地推到读者面前,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好奇心,报告文学新闻性的磁场效应,驱使读者往下读作品的驱动力强劲如牛。
就在国界0公里,我们看到了“大清国1号界碑”,看到了防城港东兴市第一个海上守碑护边党支部的三位党员,看到了他们守护的1374号至1378号界碑——这在全国范围内仅有的5块海上界碑。看到了海防哨所英姿飒爽的女民兵杨富丽和他的丈夫刘华强;
就在国界0公里,我们看到了扎根高山哨所守碑31年,边境线上的“国宝”哨长陆兰军;看到了“边关脊梁”赖增杰和苏亚九;
就在国界0公里,我们看到了带领细坑村边民脱贫致富的党支书邓有佃;看到坚守在边关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的党支书廖远波;
在国界0公里,我们还看到“兴边富民行动”之后沿边公路的美景,看到水牛出国的趣事;看到”国门文化大院”中越两国边民友好联欢其乐融融的场景;看到“1314”(一生一世)和“1327”(一生爱妻)两块界碑的浪漫与深情。
新鲜、新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震撼灵魂,振奋人心,这不就是新闻价值的真正内核吗?
《国界0公里》就是这样以报告文学新闻性的魅力受到青睐的。
边关题材有魅力不仅仅是边关的风物吸人眼球,更是因为边关的人和事打动人心。
国界0公里,不仅有罕见的海上界碑,有防城港市第一个海上守碑护边党支部,更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书苏世艺和他的两名战友黄冬和张相华,他们与渔民、执法工作人员共筑“海上长城”的坚定与果敢,他们护碑爱碑的专注与深情;还有杨富丽舍弃自营饭店好生意,不当老板当哨兵的执着与豪迈。
国界0公里,高山守碑31年,边境线上的“国宝”陆兰军,不用说他无师自通,地理的、历史的、法律的无不通晓。边境线上的山脉走向,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流程流向,河道特征、宽窄、深浅他无一不知,如数家珍。两国签署的有关边境法律文件、协议、条款,他倒背如流,应用自如是多么让人佩服,就说他在一只腿发生病变之后,22年“痴心不改,依旧用一双不对称的双腿,深一脚浅一脚,重一脚轻一脚地丈量着边境线。”就足以让人感动不已。
“一条边境线,要翻越四座大山,趟过三条河流,巡完26块界碑。24.5公里的边境线直线距离,80多公里的巡逻路,他每月要步行巡逻4次,每次往返160多公里,一年行程7680多公里。这样的路,陆兰军走了23年。这样的路,陆兰军骑摩托车加步行又走了8年。31年23万多公里的崎岖山路可绕地球5圈半。磨穿的解放鞋可装两大车。”
在这惊人数字里,涌动的是热爱国家的一腔热血,和那一颗与祖国脉搏一起跳动的强大心脏。
还有诸如在自卫还击战中立过战功的赖增杰、曾经的“小英雄”苏亚九等甘于清贫,默默护碑守边的故事;邓有佃、廖远波带领边民脱贫攻坚,阻击疫情的事迹,让我们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去认识和了解陌生的边关的人物与人生。
边关边民守碑护边看似平凡,其间的热爱与坚持却显示了伟大的家国情怀。
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在《国界0公里》里所要表达的这一主题意蕴。可不可以这样说,是题材的新奇与主题的深厚交相辉映,构建了《国界0公里》这一道动人心魄的靓丽风景线。作品被称为又一部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边富民,爱国护边,睦邻友好的时代主题精品力作,名副其实。
关于国界0公里的边关题材和主题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不是每一个作家都能发现他的新闻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国界0公里》的三位作者都是搞新闻出身的,对新闻的敏感胜过常人,因此慧眼识珠,发现并深入采访、挖掘、创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仅发现了题材,挖掘了主题,而且艺术地再现出来。
我们不妨再次走进作品,看看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让题材和主题得到比较完美的呈现的。
一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运用切换自如。
《国界0公里》中同时运用了被称为“全知视角”的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和被称为“限制视角”第一人称叙事方式,这两个视角中,“全知视角”的第三人称更利于全面灵活地表现人和事,不受时空限制,而“限制视角”的第一人称则起到强化真实性和现场感的作用。
如“海上守碑护边”这一部分,开头先是以“全知视角”写苏世艺出海前的情景,并用简省的笔墨回顾16年前苏世艺应征入伍到退伍回到家乡,先是担任8年村干部后担任防城港市第一个海上守碑护边党支部书记的情况,再写他和两个战友登上快艇出海的情景,顺便带出93年前在国界0公里成立的防城港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东兴支部”的历史,接着概述海上守碑护边党支部成立不到一年就成为国界0公里党的基层组织中一个“最吸引人”的党支部的故事。这些材料,时空跨度大,以“全知视角”来叙写,恰到好处。但是如果一味的采用“全知视角”,就会让读者感觉到这一切只是作者“所闻”而非“所见”,真实性和现场感就大打折扣。因此,作者笔锋一转,以“限制视角”的第一人称写到:“4月的一天,在苏世艺带领下,我们提上半桶清水,带上白毛巾、一瓶漆、一支笔,踏上探访海上界碑之旅……”,于是我们就和作者一起真真切切地感受海上界碑的新奇与护碑的不易,感受到苏世艺和他的战友为国守碑护边的专注、自豪与伟大。
在作品的几个部分,作者都是相当恰当地运用了“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来叙写,转换自如,行云流水,不露痕迹。使“国界0公里”这一极具新闻价值的题材得以真切地“报告”。
二是以散点透视的方法写人叙事,凸显主题。
“散点透视”源于国画技法,就是不拘泥于一个视点,而是采用多视点的角度,在表现景物时,将焦点透视所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方法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同时也可以用来表现空间跨度大的景物的方方面面,将内容丰富的场面散点集中于一个画面,给予充分详尽的表现。报告文学的主题呈现离不开人物和事件。题材和主题决定写人叙事方法的不同。《国界0公里》要表现的是边境的故事,要赞美的是边民守碑护边的家国情怀,展示改革开放和边境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必然涉及到不少的人物和事件,因此作者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别写了“海上守碑护边”“高山守碑”“边境之战”“水牛跨界”四个部分的相关事件与众多相关人物,这些事件和人物看似“零散”,主题指向却非常明确。以零散的“点”透视凝聚主题之“魂”。让读者感觉自然顺畅,水到渠成。
三是娴熟运用散文化笔法。报告文学既是“新闻”的也是“文学”的,也就是说,它必须以“文学”的方法呈现“新闻”。《国界0公里》也不例外。细读全文,我们不难感受到流畅、简洁、跳宕的散文笔法。
例如开头部分的描写:
大清国1号界碑身后的竹山村有汉、壮、京、瑶等多种民族,共1355户,4979人。如今已是户户小楼,家家汽车。出行开车,出海驾船。村中道路,干净整洁。家居大院,院中有宅,宅中有园,园中有花。琴棋书画、球场泳池,一样不少。院中的酸枝树,也是价值不菲。
国界0公里,令人神往。翻越山海,趟过河流,我们上百次地往返边界线,去追寻,去发现。
这两个段落全都使用短句叙写,前一段生动而又扼要地描绘了竹山村的概貌,后一段则简洁而又饱满地抒发了作者对国界0公里的向往之情。
再看看作者对海防女哨兵的描写: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四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海边吹来阵阵凉爽的风。一位个子适中,面色红润的女哨兵一路小跑过来迎接我们。
跑步,立正,敬礼,一气呵成,标准的军人动作。
清新、凝练、生动、优美,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再如,作者是这样写边境“国宝”陆兰军的:
三十多年行走在边关,边境线上有几条小道、几个山口,他闭上眼睛都能走对。山石、河流、树木,甚至是一兜草,长在哪里,每个季节是什么样子,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刻在陆兰军脑中,记在他的心里。
这样的文字就像主人公陆兰军那样简朴、感人。
就连文中体现报告文学政论特点的相关议论,也是一样简省、干脆而震撼力十足。例如第二部分“高山守碑”的末尾,作者这样写道:
沿海沿边的边境较为复杂,界碑有的在山顶,有的在山腰,有的在山脚,有的在河畔,有的在海上。然而,赖增杰、苏亚九和许许多多有名的、无名的守边英雄,不也是祖国边境线上坚守的界碑吗?
如果说,许生文、臧海淼的《跨越国界的贫困户》的创作,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更多地趋向于小说笔法,那么在《国界0公里》当中,他们的笔法更趋于散文化,与人称视角切换自如、散点透视等手法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通篇语言清新朴素,生动活泼,就像就像国界0公里深山里流出的一条小河,流水涓涓,叮咚作响;又如国界0公里海岸线上轻轻漫上海滩的波浪,宽阔明朗,情真意切。
就这样,我们漫步于国界0公里,领略边关新奇的风情和那些令人感动人和事,感受文中主人公平凡而博大的情怀,体验广西“兴边富民行动”的轰轰烈烈与边民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获得了不同一般的审美享受。
概而言之,作者以一种特有的新闻敏感和文学直觉,让题材与主题交相辉映,构筑了《国界0公里》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新奇、新鲜、灵动而厚重,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了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对于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外睦邻友好的特殊、重要意义。
2022年2月25日初稿于南宁,26日再修改
- 李朝全:以文学的方式揭开深圳发展奇迹的密码[2022-03-12]
- 心中气象 笔底烟岚[2022-03-10]
- 何弘: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2022-03-04]
- 9个故事9种人生,她用文学普法,教女性更好地保护自己[2022-03-02]
- 长篇报告文学《躬身》:文学创作与生态文明[2022-02-26]
- 2021年报告文学:向着历史和现实敞开,创造新时代红色精品[2022-02-21]
- 文体的边界与文学的潜力[2022-02-18]
- 季栋梁长篇报告文学《西海固笔记》出版[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