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油油的菜田旁,一位作家、一个奉贤人见证:抗疫,在上海乡村大后方
“我们的子女也都在城市里,将心比心,保住城市安全,也就是保住我们的后代安全。”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说抗疫是一场战役,那么城市就是前方,乡村则是大后方,前方的战场需要大后方来支撑、保障,前方后方配合作战,如此,才能战无不胜。”3月28日临近中午,上海奉贤作家汤朔梅落笔写下纪实作品《抗疫,在乡村大后方》的最后一句话。此时,他在位于奉贤西南部的柘林镇新寺村老家,见证了乡村大后方的战“疫”实景。
3月27日晚,本市发布做好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的通告,打响阻击疫情的攻坚战。奉贤区全区都在首批筛查之列,3月28日5时起至4月1日5时实施封控。
疫情,再一次拉响警报,作为市郊的农村,除了自身抗疫外,还承担着农副产品的保供任务。汤朔梅写下他了解到的信息:
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发起“守护菜篮子行动”,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直送现销模式,先由居委会志愿者统计蔬菜需求量,再联系线上客服组安排配送,接着由合作社统一配送至小区门口,最后由志愿者通知居民分批有序领取;二是通过媒体发布农业农村委客服组联系方式,公布了11个乡镇、街道,以便根据就近的原则,及时联系,按需配送;三是提供现有农产品套餐清单,组织30多家专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提供大米、蔬菜、禽蛋、水果的清单,供居民选择,随后送货到小区;四是根据区域特点,有些镇自己建立保供系统,既就近,又减轻大系统的压力。
《抗疫,在乡村大后方》里记录下这样的场景——在南桥镇,3月27日,早上4时起,上海岱森农业科技中心大棚内灯火通明,合作社员工们忙碌不停。9时许,一车车蔬菜从各基地运来,南桥镇农业中心的志愿者们也驰援到位,分拣、称重、打包、装车。由上海森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斥资20余万元采购的蔬果、鸡蛋大礼包,分成3000余份,作为爱心套餐,分两批送往对接的封控小区。
在汤朔梅看来,大型农业生产合作社和蔬菜生产基地是保供主体,分散在乡间田头的蔬菜种植户就像“轻骑兵”。新寺村就有不少从贵州等地来的蔬菜种植户,每户承包几十亩土地不等,基本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按季节种植蔬菜。时下,莴苣、卷心菜、青菜,正是上市的季节。留在乡村的农民,尽管都已六十来岁,仍然是种蔬菜的能手。大农户种菜、收菜人手不够,就请这些老人帮忙。农民家或多或少还有自留地,地里的产出除了自给自足,多余的就拿到附近去卖。疫情发生以来,从事蔬菜生产的个体和非专业农民,看似单打独斗,但是面广,量就大了,而且分散方便,成为对蔬菜保供很好的补充。
疫情发生以来,汤朔梅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老家度过。3月16日、17日,他在新寺村参加了两次核酸检测,见到村里人扶老携幼,秩序井然。老人、孩子有特殊通道,青壮年都很有耐心。没有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也都有志愿者帮助提前打印好了登记码。“这些天来,农民们不是在自家田里收割蔬菜,在自家竹园内挖笋,就是骑着三轮车去外来大农户家,帮助收菜。大家一边劳动一边交谈,都说疫情总会过去的,但眼下保证正常生活,是主要的事情。这些都是朴素的大实话——旧社会遭过霍乱等瘟疫,祖上都经历过。如今这样的疫情,放在当时,不知会有什么后果。要听政府的话,尽各自的力量配合政府。我们的子女也都在城市里,将心比心,保住城市安全,也就是保住我们的后代安全。”
下午,接到生产队通知,汤朔梅出门做核酸检测,花了半小时不到。回家路上,他拍下隔壁家同样刚做完检测的菜农夫妇躬身收菜的身影。绿油油的菜田旁,穿着粉红色上衣的小女孩向镜头奔来。镜头里,仿佛可以闻到春天的气息。
- 浦东夜未眠 ——专访作家何建明[2022-03-30]
- 辽宁省作协积极组织动员机关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2022-03-29]
- 《荒春纪事》:无惧“荒春”[2022-03-19]
- 天津文学界以“艺”战“疫”[2022-01-19]
- 文学陕军 抗疫进行时[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