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发起文学的力量,上海作家一起行动守“沪”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特别的春天。3月以来,上海市面临着疫情防控的巨大考验,原本热闹喧哗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步伐虽然相对静止,但文学与阅读从未止息。无论是来自作家、学者对于这段特殊时期的亲历、感受、记录、分享,还是设立于云端的一场场活动,都播撒着来自文学的温暖鼓舞。
在对于这个“特殊春天”的书写中,上海作家首当其冲。近日,上海市作家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上海作家”发布致全体会员的倡议书,并开启专栏“上海作家抗疫新作”,陆续刊载了多篇上海作家的最新抗疫作品,作家们再次用手中的笔记录感人瞬间,为战胜疫情提供精神支持。
在这其中,作家寒烈以《待春归——记社区抗疫所见》写下了他所在的浦东新区寿光路一个小区在大雨中核酸检测的场景。“身穿白色镶蓝条防护服的志愿者早早守在凛冽的风雨中,大声地维持秩序,声嘶力竭地提醒前来做核酸的居民们相互之间保持距离、戴好口罩、提前拿出手机打开核酸检测码……”年轻人们帮助老人打印核酸检测二维码,排队的队伍中有抱怨的人,有出声劝解的人,有临时充当志愿者维持秩序的人……这样的场景几乎是上海各大小区近期来核酸检测的缩影,为了尽快战胜疫情,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着。作家彭瑞高则写下了疫情里的感动与幽默,他说:“困难比成就更具考验意味,一边包扎伤口一边还能与世界幽默地对话,注定不可战胜。”
上海作家:“上海作家抗疫新作”
抗疫的现场,有我们最为熟悉的“大白”守护着人与城市。这些人里除了专业的医护人员,也有在社区担任复杂而细碎工作的志愿者们,他们的工作同样重要。作家薛舒以非虚构的笔法讲述了自己与邻居“楼长辉姐”的相识过程,从刚搬入小区时,彼此总保持着一种距离感与分寸感,即便见面,“也只是点点头,或者,口罩后面传出很轻的一声‘谢谢’。”到因为疫情,因为各项通知的需求,互加了微信,核酸、抗原检测通知,团购菜等消息总是贴心地被告知,她发现自己不再觉得大声言谢是张扬和谄媚,反而是关系的拉近与关心,她称这些志愿者为“一群务实而又低调的人”。
薛舒所描写的邻里之间的相处正体现了上海人的一些特质,作家何建明在一篇《疫中看上海》的文中也谈及了这一点:他在浦东的一家隔离酒店待了十几天,因为两件小事对上海精神与上海品德有了更温暖的理解与体会。身为糖尿病人,药品和胰岛素是他的必需品,他因准备不足而担心时,一个上海朋友一句“好的呀”为他解决了多个难题。在他看来:“上海人讲话和办事,有一种长期形成的说话语气、做事风度和为人格调,并且成为‘上海人’的一种独特与鲜明的个性呈现。”
图:上海作家
除了城区,位于市郊的农村除了自身的抗疫举措外,还承担着农副产品的保供任务。大都市人口密集,疫情之下的管控中,农产品如何?奉贤作家汤朔梅从这一问题出发记下了奉贤乡村的抗疫实景: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发起“守护菜篮子行动”,南桥镇的上海岱森农业科技中心大棚内灯火通明,一车车蔬菜从各基地运来,志愿者们分拣、称重、打包、装车,分两批送往对接的封控小区。在他看来,大型农业生产合作社和蔬菜生产基地是保供主体,分散在乡间田头的蔬菜种植户则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疫情爆发,蔬菜供应的立体化,更是令人体会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
文学是我们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它自然地要对当下的现实做出反应。而作家们的艺术责任正是写下、记录、参与并见证,将微小的“我”融入到时代里,以文字抒情,以精神动人。同样,阅读也是我们可以缓解焦虑,释放烦恼的选择,近期,有多项线上阅读活动开启,助力居民们的居家生活。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上海社联、文汇报社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特别策划了“阅读的力量·一直在一起”主题活动。从4月1日起到“4·23世界读书日”,每天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作家、艺术家为读者推荐一本优秀图书,也可以自由组合再推荐一首乐曲、一部电影、一幅名画,甚至一篇好文章,分享多方面的阅读观赏体验。上海作家小白便分享了史蒂文·米森的《史前人类简史:从冰河融化到农耕诞生的一万五千年》的阅读体验,“在艰难时刻阅读这样一段历史,遥想那些刚刚走出冰河时代、数量极少的人类,如何仅凭智慧和团结就能生存、发展,定会让人心中油然升起某种笃定的感觉。”他还随手推荐了音乐家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听一听明亮、舒缓、温柔的音乐,来安抚不安。
“阅读的力量”每日推荐
在阅读、赏乐中,我们可以探向更大的世界,同时得到一个反观自我的契机,思考与学习我们究竟该如何生活?旗下拥有志达书店的上海本土书香品牌“悦悦文化”邀请孙甘露等各地作家、学者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并推荐书目,为读者奉上一份“抗疫书单”,通过阅读飞跃禁锢,从而抵达更辽阔的精神世界。在近期的分享中,评论家张新颖就写到了自己关于读书的感受:“读书没有理想的大环境,也没有理想的小环境,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不读书的理由,而任何理由都不是真正的理由。”
在新媒体时代中,阅读早已非单一形态,有声书、播客等形式拓展着边界。上海图书馆从3月18日开启了“艺起前行”阅读直播活动,几乎每天都有新直播,涉及童书阅读、艺术实践古代文化等多个方面,以此让阅读重回生活。实体书店也有新的“打开”方式,书店品牌世纪朵云推出了新播客栏目“新书来了”,将云上书榜化为有声书,通过声音治愈新书选择困难症,并推出了线上“节目单”,“云读绘本”、“云赏好戏”“多朵云小剧场”,在“静下来”的时间里,来一场深度的心灵之旅。
上海图书馆讲座预告
2020年的春天,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因疫情被封锁于法国诺曼底乡村的工作室,高龄的他在此期间学会了用iPad作画,从初春树木开始的第一个萌芽,记录地面上的白杨树和果树首次开花时色彩缤纷的样子,也许,现在的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寻求内在的力量,看内心渴望的风景,那么,或许,我们也将如他一样发现“某一天,看到一棵树,低处的树杈上长出八个蓓蕾。”原来,生活依然在眼前。(图片:资料图)
- 上海市作家协会致全体会员的倡议书[2022-03-31]
- 绿油油的菜田旁,一位作家、一个奉贤人见证:抗疫,在上海乡村大后方[2022-03-31]
- 浦东夜未眠 ——专访作家何建明[2022-03-30]
- 辽宁省作协积极组织动员机关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2022-03-29]
- 《荒春纪事》:无惧“荒春”[2022-03-19]
- 天津文学界以“艺”战“疫”[2022-01-19]
- 文学陕军 抗疫进行时[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