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讲好中国故事的元叙事方法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陈先红  2022年04月08日00:15
关键词:中国故事

当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东升西降的“维度之门”,正是人类文明系统重置的关键时刻,谁能够站在元叙事的立场上,获得系统话语重置权,谁就能在新的“生态龛”中成为人类的领导者。法国哲学家利奥塔认为,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某些占主导地位的大叙事即元叙事,元叙事是对一般性事物的总体叙事,是具有合法化功能的主导叙事。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是由大叙事构成的,在普遍适用的宏大叙事失效后,非主导性的“小叙事”将会赋予人类新的意义。面对西方自由民主主义的元叙事危机,中国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是当今“人类世”的智慧。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过程,既是西方元叙事的解构与重构过程,也是中国话语体系的合法化过程。元叙事可以为中国故事话语体系奠基,为讲好中国故事实践立法,为讲好中国故事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引。我们应围绕神话—原型—隐喻—价值观四个维度,开展合法化和去合法化的元叙事博弈,坚持建立一种总体性的历史叙事框架,确立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道”与“术”,这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立足点。

神话元叙事:奠基中国文化根源合法性

神话是人类文明的开端,是原始人创造的初始文化符号,也是人类最古老的童年记忆,在人类文化创造中居于首要地位。神话是构成民族性的基本要素,是关于国家和民族的一套神秘叙事,深刻作用于“民族共同体”“国家共同体”如何被想象,如何被接受与认同。神话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在于,为国家找到更深层、更牢固的合法性基础。

中国神话是中国故事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源泉,是超越时空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讲好中国神话故事,一方面,要通过对古代神话故事的创新改编和多元叙事,追溯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获得一种总体性的历史叙事合法性。如对于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需要进行返本开新、与时俱进的创新叙事。另一方面,要围绕现当代中国创造的历史奇迹,进行新时代神话创作和国际传播,从现代神话故事中掘井及泉,获得一种文化本源的合法性。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奇迹,从实现四个现代化到五个现代化的奇迹,从“一国两制”到“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从精准扶贫到全国抗疫的伟大胜利,从中国梦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这些都是现代中国作为一个独立民族国家,在维护主权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开创的现代神话。这些现代神话故事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引力发动机,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渴望了解中国社会的兴趣点、关切点。因此,讲好中国神话故事,要从古代—现代和具象—抽象等多元叙事角度,释放出新的文化能量,孕育出水乳交融的文化意象,从文明比较视野找出中西方文化根源上的差异性,为中国文化根源合法性奠基。

原型元叙事:奠基中国国家形象合法性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通过深入研究多个民族的神话和仪式,指出人类思想最初阶段的仪式就是原型。原型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一旦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就会触发残留在人类精神中的“种族记忆”或“原始意象”,产生莫名的熟悉感和情感共鸣,从而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在讲好中国故事实践中,如果能够充分了解和正确使用“原型”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基因,就可以化偶然为必然,化个体为全体,使听众感觉到自己并非在倾听个体故事,而是在学习人类的集体经验,并引发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深刻共鸣。

根据品牌原型理论,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品牌原型形象。各个国家的品牌原型调性决定了其国际形象的合法性,这个过程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需要有清晰的国家元叙事战略。如果中国故事在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中,都善于巧妙植入“照顾者中国”形象原型,并采取去政治化的文化创意和市场营销手段,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以人类文明守护者为照顾者原型的科幻故事IP系列《流浪地球》等,精心建构“照顾者中国”的IP故事世界,持之以恒地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暖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国家形象合法性基础。

隐喻元叙事:增强中国故事话语的可传输性

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语言符号、日常生活、思想行为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工具,而且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武器,是增强中国故事可传输性的有效方法。

通过隐喻的修辞性,可以增强中国叙事说服力,给听者以美感享受。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石榴籽”隐喻强调56个中华民族要紧紧拥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而言,隐喻元叙事可以让人们用熟悉的概念去构建不太熟悉的概念,使抽象的政治思想具体化、形象化,使语言表达更易于理解。通过隐喻的思维性,可以增强中国故事想象力,让听者浮想联翩。比如,用“船”隐喻“国家”,“大海”隐喻“市场”,“绣花针”隐喻统治国家的技艺、知识乃至秘密。隐喻是故事的隐形思维方式,这种“想象”的隐喻特质具有可传输性,可以使听者宛如在故事世界中旅行,不易引起抵触心理,容易起到“欲辨已忘言”的传播效果。通过隐喻的意识形态性,可以改变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度。隐喻可以根据不同的政治需求,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国家意识形态,对现实进行概念创新和重组,从而服务于国际传播的宏大需求。例如,关于中国的国家名称隐喻,有“龙”“醒狮”“熊猫”“孔教理想国”“红色乌托邦”等,这些不同的隐喻是不同国家不同情境下不同意识形态构建的结果,极大影响着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善用隐喻元叙事,可以帮助建立现实世界和故事世界的连接,让读者“沉浸其中”,产生从现实世界进入故事世界的“卷入感”,从故事世界返回现实世界的“超越感”,达到离开“现在”而凝视“现在”的效果,直至在凝视中创建理想的“未来”。

价值观元叙事:增强中国故事话语的共享性

价值观分为个人价值观、共同价值观与共享价值观三种类型。个人价值观是指每个人心中深层次的信念系统,在人的生活中发挥着情感激发、评价标准和行为导向的作用;共同价值观是指被每一个集体组织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它指导着集体组织与个体成员间的复杂交往,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共享价值观是指在两种或多种文化、国民间都接受或追求的共同价值观。价值观是故事的内核,故事是价值观的载体。故事和价值观都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总结,人们讲述故事,本质上就是为了表达某种价值观。在故事里,人们的欢乐与痛苦、希望与失望、幸福与不幸等,都是在诉说着某种立场、态度和价值取向。一个中国好故事必须传达真善美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必须把个人层面的家庭价值观、组织层面的集体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家国天下价值观和人类社会层面的全球共同价值观,融入国际社会的生活化、大众化叙事语言中去。讲好中国价值观故事,需要具有进入他者意义世界的勇气、意愿和智慧。进入另一个价值世界的过程,也许会非常陌生和艰难,但一旦进入就可能带来真正的解放,容易形成互文对话性的、充满情感能量的“中国故事流”,或许可以带来元叙事的终结与重生。

在过去,美国打造了自己所谓完美的自由民主形象。从建国之初,美国就运用神话、原型、隐喻、价值观这些讲故事的基本方法,建构了永恒真理般的伟大美国形象。特别是以超级英雄为人物原型,以美国警察、美国鹰为国家隐喻,不遗余力地向全球推广美国梦,这是美国国家形象战略的顶层设计,任何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对外传播都在这个元叙事框架下展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发生后,美国如法炮制,不遗余力地联合世界各国对中国进行污名化和各种制裁,以实现转嫁国内危机、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目的。

因此,我们要学会围绕“神话—原型—隐喻—价值观”四个维度,建立讲好中国故事的元叙事战略方法,从时间、空间、物质、精神等维度形成元叙事说服机制。我们要制定基于“帮助者原型和中国暖实力”的元叙事传播战略,以区别于“统治者原型和美国霸实力”的大国形象。我们要深度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从中国实践中寻找神话母题,挖出这些母题的原型密码,采用隐喻的叙事技巧和思维方式,弘扬助人为乐、协同万邦的中国之爱,讲述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中国好故事。我们要把这个元叙事方法上升为中国外交界、新闻传播界、文化艺术界、人文社科界的集体自觉,通过输出具有元叙事功能的中国话语、中国理论、中国文学作品、中国文化产品等,不断铸牢中国知识的合法性基础,不断解决国家舆论场中存在的“温差”问题,不断化解关于中国形象的元叙事危机,不断塑造和提升中国“暖实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