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开社区书店,是做梦吗?鹿鸣书店的梦,有了更多“合伙人”
“相信很多人的心里都有一颗开书店的种子,也因此,才会珍惜书店的存在。”
“危机,就是危中发现机。经历过疫情,心态不一样,会想做一些事。”43岁的福建人郭文伟在上海浦东塘桥“左岸88”园区开了一家书店——鹿鸣书店(爱悦空间)。括号里的名字,是他曾经尝试开办过的书店;而“鹿鸣”,则是在复旦大学周边一家以文史哲社艺为特色的书店,已经开了25年,在师生之中颇有口碑。
去年,郭文伟接过“鹿鸣”的接力棒,开出了鹿鸣书店的第一家分店。他还有一个更具体的计划:开社区书店,探索实体书店如何更好地服务社区,同时把“鹿鸣”的人文精神延续下去。经历疫情,邻里关系被更多人珍视,或许是社区书店的机会,“小区更温馨、更团结,居民也需要一个精神空间。疫情后的城市心理重建,大家都是其中一分子,就看你能贡献什么样的力量。”郭文伟说。
新老“鹿鸣”的故事经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点击阅读:《复旦周边开了25年的鹿鸣书店在浦东“新生”,店主问了一个问题》),被更多人看到。郭文伟收到一个好消息: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一个大型青年社区向他伸出“橄榄枝”,希望可以一起“做点事”。7月6日上午,郭文伟来到这家名叫“微领地”的青年社区实地探访。9月将正式开业的这一青年社区已有300多人入住,而这个项目全部房间数有3100间。
在郭文伟的估计中,一个千人小区应该可以“养活”一家小书店。“微领地”的邀约让他激动。项目负责人带着他在社区转了一圈。门口是菜鸟驿站,还会有一个理发店,等待前往地铁站的穿梭班车附近,会有一个品牌包子铺。便利店已经签约,篮球场已经建好。“运动的地方有了,一个书店的加入,动静结合。”
青年社区给了书店很好的条件——免租金,希望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文化项目确实不容易。”但郭文伟有信心,“有人,就有机会。”
在他的设想中,开在社区里的鹿鸣书店可以是一个共享共建的空间。他说,前几天刚和鹿鸣书店创始人顾振涛见过面,“顾老师很支持我的想法。”
这个租金不高的青年社区,或许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在城市里落脚的第一站。郭文伟觉得,书店这个空间,有可能让更多年轻人思考、交流,享受阅读带来的收获,产生归属感,“或许,离开这个社区就像‘毕业’,书店会成为他们介绍更年轻的学弟学妹来这个社区的理由之一。”
除了浦江中心,“微领地”在上海还有多个在建社区。“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想和一家书店长期地走下去。在新的社区里,可以让书店参与前期装修,给他们更多施展空间。”微领地青年社区运营负责人说,引进书店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想法,看到本报系列报道之后,“也希望出一份力,让小书店更好地活下去。”
双方的下一次碰面,就约在浦东塘桥的鹿鸣书店里。前些天,郭文伟刚刚完善了社区书店的计划,得到不少书友的支持,“一些朋友发来了他们对小区书店的想法,还有一些朋友居然主动帮忙联系相关的资源”。他感慨“开书店事小但意义大”,“相信很多人的心里都有一颗开书店的种子,也因此,才会珍惜书店的存在。而这,正是书店从业者坚持的动力。”
鹿鸣书店的第26年,鹿鸣书店(爱悦空间)的第453天,新的故事正在酝酿。希望更多小书店在这座城市,能“行驶”得更远。
- 上海,一家“不是书店的书店”的最后一天[2022-06-22]
- 擦亮“金字招牌”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2022-06-20]
- 探寻北京路“书店群落”:不只是卖书,还卖文化[2022-06-06]
- 端午假期,与书店相遇[2022-06-04]
- 北京:书店读者都在盼重逢[2022-05-19]
- 图书“4S店”丰富读者阅读体验[2022-04-29]
- 战“疫”时期,他们在上海“守书店”[20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