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创新技术赋能中国科幻电影发展”主题沙龙举办
来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   2022年07月14日09:05

7月12日,由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共同主办的“创新技术赋能中国科幻电影发展”主题沙龙在线上举办,沙龙由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协办,《中国艺术报》《中国电影报》提供媒体支持,《电影艺术》杂志社、《电影新作》杂志社提供学术支持。活动邀请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与电影行业的多位学者、专家、导演,围绕“创新技术与中国科幻电影”话题进行多角度交流分享。沙龙由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主任王挺研究员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杨俊蕾教授主持。

开场环节,王挺研究员宣布2022科幻沙龙研习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的李晓东主任发表开幕致辞。李晓东主任表示,作协社联部作为负责作品版权保护与开发的专业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文学作品影视转化,尤其重视作为电影工业蓝海的科幻文学发展,希望有更多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顺利进入影视改编,为中国影视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文学内涵与精神动力。

随后,王挺研究员介绍了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旨在政策咨询、产业拓展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建设科幻研究高地。“科幻十条”发布以来,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积极推动科学顾问专家库的建设,以期为影视制作提供专业参谋,增强中国科幻电影的世界影响力。

在嘉宾分享环节,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丁亚平会长以“科幻电影的身体转向与后人类的伦理困境”为题首先发言。他指出,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和赛博格都展示出技术维度对身体的全面包围,凸显出科技力量之强大的同时,也不断提醒着科幻电影的现实性。他认为,不论身体如何变化,思想始终是人的尊严所在,优秀的科幻电影一定是在新的场域中不断探讨终极关怀的哲学命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饶曙光会长以“电影工业:软科幻与硬科幻”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对科幻电影的理论探讨需要回归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和生产语境,一方面要转变中国传统的伦理性、现实性思维,提升想象力思维,更好地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另一方面,要根据当下中国电影的工业水平、市场水平等发展“软科幻”,不盲目追求“硬科幻”。要在科技界、文学界的跨界合作下,不断提升电影工业水平,推动中国科幻电影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分享的题目是“想象未来与安置人”。她指出科幻具有双刃性:一面是与科学、技术、国家战略紧密相关的类型,另一面是通过锁定未来对现代主义发起的质询。这种双刃性应当要进入当下中国科幻的整个构想和思考之中。其次,她强调新技术革命不能改变电影艺术的两个基本前提,即单向传播媒介和二维平面艺术。第三,她认为科幻电影应回应机械视觉带来的新技术冲击,由此带来人文学框架下的思考和人类中心主义反思。最后,电影作为公共艺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带来追问和质询现实的勇气,安置现实中的人。

陈思诚导演分享的题目是“从蚂蚁到星辰,科幻就是理想主义”。他首先谈到即将上映的奇幻喜剧家庭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并表示即将执导刘慈欣的《球状闪电》,他通过这两部作品再次强调电影的造梦意义,认为科幻电影最终表达的是对普遍缺失的信仰的坚守,以及“爱”的永恒主题。他用科幻电影作品表达自己的理想主义信念,指出宇宙中人类虽渺小如蚂蚁,却因为从未放弃对星辰的思考而伟大,他将用未来的电影创作继续追问、追求。

《电影艺术》杂志谭政主编以“发展中国家视域下中印科幻片比较”为题进行发言。首先,他指出科幻片与国情紧密联系,中印同属发展中国家,特定的文化和民族心理影响科幻片发展;其次,中国科幻片出现虽早,但数量有限、类型模糊,相比之下印度科幻片以更高的完成度凸显了完整的电影工业优势;第三,印度科幻片题材更丰富、类型融合更自由,但在观念上两国同处人类中心主义阶段;最后,他提出要立足国情、加强合作、突破思想,推动发展中国家科幻电影的未来发展。

上海电影集团王健儿董事长分享的题目是“想象力‘变现’:中国科幻电影价值新空间”。他指出,体现电影工业化水平的科技实力和体现电影产业化的消费能力是科幻电影实现想象力‘变现’的两个引擎。一方面,上影对标全球顶尖电影工业化标准体系,加速打造高科技影视基地;另一方面,上影聚焦“IP上影”“数字上影”政策方向,搭建IP新消费“风洞”,推动影视产业新发展。他表示,上影集团一定会奔跑在高科技3.0时代的最前沿。

复旦大学杨俊蕾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技术奇观与科幻影像的视觉价值”。她认为,技术发展的不断强化、普遍化、系统化,一方面提高了观众对科幻电影视听价值和奇观满足的期待值,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增强了每个人的技术体感和微观控制,这也使最新科技产物越来越紧密地转化为科幻电影中的故事叙述。她通过梳理科幻电影工业技术的发展脉络,指出科幻电影与技术相生、共生和伴随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科幻电影是技术的驱动因,也是技术的受益者,最终将在技术赋能下推动世界性的接轨。

在交流环节,线上观众向参会嘉宾热情提问、活跃互动,杨俊蕾教授对各位嘉宾的发言报告进行了梳理和学术总结。沙龙最后,王挺研究员在闭幕词中充分肯定了本次沙龙的现实意义。学界与业界之间的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将为我国科幻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智慧和活力,也让我们对中国科幻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