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余华:不为标签所束缚,我为自己的内心需要写作
来源:文汇网 | 许旸  2022年08月01日11:28
关键词:余华 《兄弟》

说起余华,很多读者会想起《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代表作,不过这些小说刚出版时,也曾被质疑“一个先锋派作家怎么突然写这样的小说”。对此,余华表示:自己的写作不会被“流派”和“标签”所束缚,“没有一个作家会为一个流派写作,作家只会为自己的内心需要写作。”

近日,余华作品《兄弟》新版上市,余华和俞敏洪在直播间线上对谈,观看人次累计超2000万。在余华看来,文学不仅不应被标签所限定,更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文学本身范畴里。他提到自己很喜欢的一条关于《兄弟》的评论,来自法国经济学家丹尼尔·科恩——“这是一本让你对小说重拾信赖的书。我的意思是说,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是哲学的传承,因为它能够让你理解人类的灵魂;它也是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传承,因为它还能引导你理解社会的机制,以及人类的激情是如何被社会捕获、被社会利用、从而被社会塑造的。”

在这个意义上,《兄弟》具有超越文学的价值,“文学其实是包罗万象的。”已到花甲之年,余华调整了生活作息,将写作时间从半夜改到每天下午。“下午开始写作,晚上我就看看书,看看电影,然后睡觉。”在他看来,作家最重要的一点是首先要保持一种好奇心,“对什么都想了解,因为如果没有好奇心的话,写作可能也就结束了。”

《兄弟》是余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篇幅最长,语言大胆,最初出版时曾一度遭到批评质疑,有声音认为其内容“粗俗”“放肆”,但如今《兄弟》已成为当代文学绕不过去的重要作品。小说讲述了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的人生故事,跨越四十年,既写出时代变迁中伦理颠覆、浮躁纵欲的腐坏,也写出腐坏中的勃勃生机、人性的温暖和爱的伟大。余华曾多次在采访中表示,《兄弟》是他本人最爱的作品。收到新版《兄弟》后,余华把书重读了一遍,“从凌晨一点读到五六点钟左右,开始睡觉。不断地笑、不断地哭、不断地笑、不断地哭,把它读完了。”

“余华老师的《活着》出来的时候,我算是第一批读者。读完《活着》以后,他出的每本书我都读过。”在俞敏洪看来,余华是一个特别好玩儿的人,“写着这么悲苦的书,折磨读者,自己却这么快乐,享受自己的生活”。《兄弟》里的李光头和宋钢在年幼时因意外而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从此相依为命,亲密无间。长大后,李光头抓住时代机遇,凭借聪明大胆的草莽精神迅速发家,成了刘镇首富;而宋钢纯良宽厚,与世无争,却在一次次错误的选择中困顿潦倒,最终走上绝路。两兄弟截然相反的命运令无数读者唏嘘不已。对此,俞敏洪深有感触,认为自己的个性中有一点李光头的色彩,尤其是创业过程令他有共鸣。

谈到小说中的兄弟是否有现实原型,余华表示:“作家在创作小说人物时一定有原型,但这个原型肯定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千个人甚至更多。每一个人物后面代表的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让读者产生共鸣。”他曾在《兄弟》后记中写道:“《兄弟》这本书是两个时代相遇后出生的小说,而连接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的天翻地覆。”

尽管《兄弟》中描写的时代已经远去,但余华表示,自己曾经历过的时代“弥足珍贵”。俞敏洪调侃道:“那个时代造就了你,没有短视频,不可能消耗自己的时间,读小说成了比较重要的业余乐趣。”谈及“短视频”的威力,余华也连连“投降”:“我才知道短视频为什么那么吸引人。一看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而被问到短视频对小说创意是否有好处,余华则表示:“目前还没有发现。”

(图片来源:出版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