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有力呈现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成就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罗建森  2022年08月25日13:20
关键词:鲁迅文学奖

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各奖项评奖委员会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各评委会在国家公证机构的公证下进行最后一轮投票,庄重、严肃的计票环节结束之后,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宣读投票结果。经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审核批准,7个奖项共35篇(部)作品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另发)。这是对35名作者、译者辛勤劳动的肯定,更是对新时代文学满怀信心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投票结束后看望了全体评委,她在讲话中指出,评奖工作是遴选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的工作,中国作协对大家寄予了充分的信任和厚望。事实证明,评委们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从尊重文学、尊重作家的劳动成果出发,把握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坚持正确导向,坚守社会责任和艺术良知,一丝不苟地履行职责,最终选出了35部体现4年来各门类、各文体创作卓越成就的作品。纪律监察组的同志认真履行职责,全程参与评奖过程,评奖办公室的同志为保障评奖顺利进行,做了繁杂细致的工作,铁凝代表中国作协向参与本次评奖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铁凝谈到,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工作今天落下帷幕,大家共同度过了一段紧张愉快、充实活泼的日子,从纷繁的日常生活中抽身出来,与文学素面相对。这是一段敞开身心,专注于阅读、讨论与鉴别的美好旅程,文学滋养了我们,我们也向文学奉上了庄重之心与虔诚之意。

评出凝聚力和向心力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97年,经过七届评奖已评选出264篇(部)作品,历届获奖作品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多姿多彩的丰富景观。20多年来,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不断完善,评奖规则逐渐规范、细化,在制度层面确保评奖的导向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本届评奖是中国作协十代会之后的第一次国家级 评选,正值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对此高度重视,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对《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及《细则》做出修订,成立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3月15日,评奖办公室发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征集公告,征集工作得到了中国作协团体会员单位、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及有关报刊社、出版社和网站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推荐单位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了参评作品的甄选、申报工作。4月30日,参评作品征集截止。6月15日,参评作品目录向公众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公示。与此同时,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依据《条例》的相关规定,经过认真、审慎的遴选,确定了鲁迅文学奖各评奖委员会成员名单。公示结束后,参评作品送达评委手中,本届评奖由此进入评委阅读阶段。

8月13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各奖项评奖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评奖进入集中评议阶段。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会议。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出席并讲话,对评奖提出了明确要求。张宏森指出,此次评奖的目的是要遴选出新时代文学精品力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那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新时代文学在创作、 和翻译诸方面的高度和水准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大力营造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浓厚氛围,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张宏森强调,本届鲁迅文学奖的评奖工作,要确保正确的导向,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学的历史方位,各位评委要高度重视评奖对文学创作和文化价值的引导、引领作用,以导向责任为评奖工作的第一责任和第一要务。要坚持评奖标准和原则,坚持守正创新、质量第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尊重创作规律,尊重作家的创造性劳动,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机制,评选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精品力作。要自觉树立全局意识,确保评奖的权威和公信力,从推动新时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大局出发,始终怀有公正之心,既不忽视名家,更不轻待新人,评出精品,评出团结,评出凝聚力和向心力。要严守评奖纪律,既要评出好作品,又要评出好风气,以良好的团队精神密切相互配合,确保评奖工作风清气正。

张宏森谈到,中国作协计划从本届鲁迅文学奖开始,打造以国家级文学奖颁奖活动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展现新时代作家昂扬向上、勇攀艺术高峰的志向和努力,展示欣欣向荣的新时代文学的卓越成就,让优秀作家作品以更丰富的形态、更新颖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吸引更多读者,在全社会凝聚磅礴的文学力量。中国作协第十届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举办“中国文学盛典”的方案,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优秀的作家作品应该享有的荣誉与尊严,也是文学在新的传播环境和新的传播格局当中彰显价值、树立信心、拓宽道路的尝试和探索。中国作协将把中国文学盛典形成惯例,不断提升盛典的内涵,丰富盛典的形式,努力让全国广大读者、文学爱好者和社会各界更多地关心、关爱文学。

书写时代精神 展现人民情怀

中篇小说奖评奖委员会委员谢有顺表示,中篇小说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容量都比较大,这届参评作品中,篇幅长、精神饱满度高的中篇很多,尤其是青年作家,特别用心于这一文体。这次获奖的王松、王凯、艾伟、索南才让、葛亮等5位作家,分布于不同年龄段,有些是写作多年的成熟作家,有些是刚刚起步的青年作家,有专业作家,也有军人和自由职业者,各方面都具代表性。尤其是葛亮作为第一位得奖的香港作家,可谓是本届一大亮点。《红骆驼》致敬核工业事业中的无名英雄,有正大之气,《荒野步枪手》以节制明快的语言塑造了当代军人的个性形象,《过往》以其独有的故事张力诠释了人性的美德和宽恕的力量,《荒原上》粗砺有力地展示了青春和生命的新鲜质地,《飞发》通过日常生活史的考证写出了个人命运与香港的精神风貌。

短篇小说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谈到,本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的创作年限为2018年至2021年,这4年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大事多、喜事多的4年,也是短篇小说创作持续稳健发展的4年。参评的286部作品(含小小说),内容上题材多样、涵盖丰富,艺术上百花齐放、万马奔腾,既有秉笔直书的现实主义观照,也有奔放的浪漫主义抒怀,更有对艺术方法与表现形式的大胆探索与实践。队伍结构上,老一代作家宝刀不老,目光更加犀利、思考更加深邃、笔力更加娴熟,中年一代风采依旧、笔耕不缀,年轻一代大步登上文坛,带来一股清新怡人的新风。本次获奖的刘建东、张者、钟求是、董夏青青、蔡东5位作家,就是4年来上述种种不完全概括中的代表。

报告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张志强表示,报告文学作家们敏锐地理解和书写丰富多彩的现实,在呈现时代精神、展示大国风范的同时,兼具人文关怀、文化思考与深度的精神挖掘。从338部参评作品中,可以窥见这届报告文学参评作品“多、新、深、美”的鲜明刻度。“多”既指题材的广泛,也指表现方式的多样,建党百年、脱贫攻坚、航天科技、时代英模等诸多题材繁花锦簇,写作手法也呈现出多样化气象。“新”是指视角的新鲜程度,作家们在现实题材中找到了新视角,在历史话题中有了新发现,作家不只是事件的复述人,更是观察与发现者。“深”是指作家的思想深度与认识高度,优秀的作家会在主旋律的曲调中,配出更为丰富的“和声”,展现出激情之外的理性与见识。“美”是指作品的文学性,不少参选作品都在语言、叙事、结构上有新颖独到之处,展现出报告文学的独特品质。

诗歌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宗仁发表示,就参评的219部诗集而言,四年来的诗歌创作无疑有着可喜的收获。无论是在体现“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方面,还是在诗歌艺术的探索创新方面,诗人们的努力都可圈可点。刘笑伟的《岁月青铜》有着饱满的家国情怀,弹奏出了新时代雄浑大气的旋律。陈人杰的《山海间》以富有灵性的笔触,呈现出西部的神奇自然景观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韩东的《奇迹》在精湛的淬炼中有了更多生活的温度。路也的《天空下》将对现实的细微体察与游历大千世界的感悟融于一体,语言把握旷达开阔。臧棣的《诗歌植物学》格物致知,在身边所见的植物中深入发掘着诗意和美学。

多方面、多角度体现艺术水准

“本届鲁迅文学奖共有237部作品参评散文杂文奖,申报作品多、艺术水准高,类型丰富,笔法多样,创作队伍老中青结构合理,涉及社会文化生活多个领域,展现了近些年中国散文杂文创作的巨大成绩。”散文杂文奖评奖委员会委员房伟谈到,自然书写、历史叙述与乡土关怀是本次参评作品体现出的三大趋势。参评作品或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笔触涉及牧场森林、高山大海、草原大湖,关注草木鱼虫乃至自然万物,也将目光投向非遗保护和民间工艺;或涉及各历史时期与地域,眼界开阔、风格各异,将复杂的史料与散文杂文独特的文学性相结合,强调以历史情境烛照文化心灵;或追索故乡回忆,审视乡土现实,关心乡村教育,思考乡土现代化,将个人生命情感融汇于山河故人的独特体验中,彰显强烈的人文情怀。参评作品还体现出艺术性的提高与文体的创新,或继承文章学传统、致敬古典文化,或拓展文体疆界、吸纳其他文体特质,表现出近些年来散文杂文作家在艺术上卓有成效的探索。

文学 奖评奖委员会委员杨扬谈到,审读本届鲁迅文学奖的文学 参评作品,第一点感受是量大,本次参评 的作品共161篇(部),数量较往届有所增加。第二点感受是“50后”“60后”“70后”“80后”各代际评论家悉数登场亮相,他们年龄、性别不同,各自的研究兴趣和对象也不同,形成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广泛覆盖和众声喧哗。第三点感受是作家作品论和文学现象研究占据强势地位,对小说、小说家的评论较多,如张莉的《小说风景》、张学昕的《中国当代小说八论》、郜元宝的《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等,同时诗歌、报告文学、网络文学、戏剧等其他文体均有涉及。

文学翻译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董强说,本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的参评作品,在语种、体裁、译者年龄分布上,均体现出了很强的包容性和多样性。青年学者许小凡专攻艾略特,翻译了戈登的《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这部鸿篇巨著,全面呈现了这位诗人、思想家的生活历程和复杂内心;德里克•沃尔科特的《奥麦罗斯》采用现代罕见的史诗体,译者杨铁军将全书翻译得回肠荡气、引人入胜;陈方翻译的《我的孩子们》是俄罗斯女作家雅辛娜的长篇力作,译者以女性的细腻,充分传递了原作的韵味;日本作家藤泽周平的《小说周边》娓娓道来,充满沉静和智慧,竺祖慈的译笔老道传神,可谓达到了与作者相同的心境;阿拉伯语翻译家薛庆国长期从事阿拉伯语文学研究,用优美简洁的语言,将阿多尼斯充满智慧与想象的诗集《风的作品之目录》献给中国读者,读来直入人心。

文学评奖是推动出作品、出人才、促进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有力呈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成就,见证了中国文学与时代、与人民的紧密联系,见证了中国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的卓越创造,是对过往成绩的一次总结和梳理。同时评委们也深刻意识到,新时代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学的历史方位,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坚守人民立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坚持守正创新,勇攀文学高峰,创作出更多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品力作,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