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感谢时代 感谢文学 ——访作家张雅文
来源:文艺报 | 许婉霓  2022年09月19日09:07

2010年,张雅文的报告文学《生命的呐喊》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她没有因此停下创作的脚步,10年来,她以更加饱满的创作激情,创作出《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2013)、《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的思考》(2015)、《妈妈,快拉我一把》(2018)、《为你而生:刘永坦传》(2021)等多部具有一定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品,而每一部作品的创作,都是一次攀登高峰般的艰难历程。

创作长篇报告文学《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对张雅文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她坦言,刚开始遇到的难题不仅仅是对香港情况的陌生,还有原先设想的采访计划受阻,抵达香港才发现,许多计划中的采访对象自己根本没有办法接触到。因此,她及时调整了采访计划,利用有限的时间,一方面走近香港普通老百姓,走进廉政公署、驻港部队等,尽可能全面了解香港;另一方面,按照她一贯的创作习惯,大量阅读有关香港的书籍,补足相关知识。这部作品后来获得2014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提到这部作品最大的收获,她笑着说:“在创作上,既是对我最大的挑战,也是对我很大的提高。”

张雅文的小说《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讲述二战期间,中国女留学生钱秀玲在比利时,通过德国将军的帮助,营救了上百名将被盖世太保处死的比利时革命者的故事。2015年6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这部反战题材小说的英文版作为国礼,赠予来访中国的比利时国王菲利普。由于对这类反战题材的关注,2014年,年过七旬的张雅文自费第三次到欧洲多国,采访了数位在二战中对中国人民有很大贡献的外国人士的亲属及老友。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的思考》一出版即获各类奖项,2018年还在英国出版了英文版。

张雅文不仅将目光投向历史,也关注着当下的社会。她一直关注着青少年的犯罪和教育问题。作为一位母亲,又有一位从事法律工作的爱人,2016年,她和爱人一起,共同走进12个省的未成年犯管教所,采访了240多名未成年犯及干警,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妈妈,快拉我一把》。谈到这部作品,张雅文至今仍为少管所的许多干警所感动,他们像爸爸妈妈一样对待那些犯了罪的孩子,使她常常泪流满面。她也谈到了采访这些犯了罪的青少年时,如何跟他们建立有效的沟通,这是采访的难点。她说:“走进这些孩子的心灵,才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素材。”在书中,她直言:“这就是一场以心换心的博弈。”而这正是这部作品感动读者之处。这部作品201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21年获得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优秀奖。

说到采访的艰难与不易,张雅文谈到了2021年8月出版的长篇传记《为你而生:刘永坦传》创作时所面临的挑战。刘永坦院士作为我国雷达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为我国雷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一生淡泊名利,为人低调,不愿个人居功,因而不愿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当时,张雅文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与刘永坦院士谈了两个多小时,他就是不同意。无奈,张雅文只好说出她的真心话:“刘院士,您今年83岁了,我也76岁了。我们都不年轻了。我所以要写您,并不是为您个人树碑立传,而是觉得您的事迹值得写,这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是广大青少年的需要!所以,我才推着坐轮椅的丈夫,专程从南方回到哈尔滨来采访您……”她的这番话,打动了刘院士夫妇,他们终于同意接受采访。

然而,这只是这部传记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更艰难的挑战还在后面。张雅文说,刘院士是雷达方面的专家,而自己只是受过五年半正规学校教育的“科盲”,加上刘院士采访时话很少,采访进行得很艰难。如果说,香港、二战题材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大量社会科学书籍的阅读来补足知识空白,那么雷达等专业科技知识则像横亘在张雅文面前的大山,根本不可能靠短期阅读来解决。多少个夜晚,她冥思苦想,好像在爬山,山太高,无论如何也爬不上去。最后决定,还是以文学的语言来描绘雷达,放弃与雷达知识“死磕”的叙述方式。这种另辟蹊径的创新,反而使这部传记获得成功。

一路走来,这10年来的创作面临着无数的困难,每部作品都是对她自己的一次“挑战”。但她有着难得的创作激情,说到这种创作激情的由来,张雅文谈到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自传体长篇报告文学《生命的呐喊》。这部记录她奋斗历程的作品,正是她经历心脏搭桥手术、九死一生后完成的,而这次生死经历,使她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分秒必争地投入到文学创作当中,也造就了这10年创作质与量的“双丰收”。在面对这些创作中的挑战时,她还提到了运动员出身带给自己的影响——拥有执着且坚持不懈的个性。一旦发现有好的素材,她便会拼尽全力、不计代价地去抓住,从当年的《玩命俄罗斯》《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到这10年的创作,她不会外语,却多次义无反顾地自费奔赴境外采访,连战火纷飞的车臣都去过。

在张雅文的创作道路上,她的爱人是她最好的同行人与最大的支持者。张雅文和爱人都曾经是速滑运动员,张雅文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正是她爱人的一句玩笑启发了她。1979年春,她爱人说:“等咱们老了,写一部体育小说,让小说中的人物去拿世界冠军,去实现咱俩未实现的梦想!”张雅文却想,干吗要等到老年,现在就写!于是,她凭着一篇3000字的小说进入文学的神圣殿堂,抓到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救命稻草”。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正是她和爱人期盼已久的体育盛事,他俩曾早早地计划着冬奥结束之后,一同去采访冬奥冠军,并写出相关的冬奥报告文学作品。然而去年9月9日,爱人却在他们结婚纪念日那天突然离世。爱人的离世让她久久无法走出巨大的悲痛,在观看冬奥会电视时,她常常下意识地喊着爱人的名字:“老伴你快看!中国运动员又拿冠军了!”然而,身边却空空如也。

经过一番痛苦的内心斗争,张雅文决定完成爱人未尽的心愿,用文学创作来拯救自我痛苦的心灵。于是,运动员的坚强意志再一次让她振作起来。现在,她正在创作长篇报告文学《追梦人生——走进冬奥冠军世界》。本来这部与自己运动员生涯呼应、理应是最轻松的作品,却因爱人离世的巨大悲伤,成为她心中“最艰难的创作”。除了内心不由自主对爱人的思念和回忆,艰难之处还包括,如何去呈现这些冬奥冠军“通过努力拼搏改变命运”这一共性之外的个性。目前,这部计划为20万字篇幅的作品已完成7万字,有部分章节已发表在今年7月的《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而她的下一部作品,将写她与爱人的故事,标题是《永远的恋人》。

张雅文从一个只有一户人家的小山沟走进城市,又从中国走向世界——这10年来,多部作品被译成外文发行到不同国家。在对文学无止境的追求之路上,1944年出生的她,多次谈到了对这个时代的感谢,“是时代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让我这个跑跑跳跳的滑冰运动员,成为国家一级作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