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年度观察:相扶相携 未来有你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2年12月19日08:07
关键词:原创 综述 盘点

相扶相携 未来有你

——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年度观察

王杨

12月,当我们着手操持中国作家网原创品牌“本周之星”的“年度之星”评选,对比一系列数据不难得知,今年新注册原创用户稳中有升。

2020年,中国作家网原创平台共有注册用户5万余人;2021年,数量增长到近7万;2022年,网站原创平台注册用户在此基础上新增1.5万余人,持续变动、增长的数字不仅彰显着网站原创频道不曾衰减的活力,也是对原创频道编辑们乃至网站整体的热情鼓舞——日复一日的审读、答疑、优选等重复的基础性工作固然有枯燥的一面,但每一个数字、每一篇作品背后都是一个具体的人。通过文字和网络,人与人之间相互观看、探究、交流,并发生着真切的联系。原创作品展现出或清晰或模糊的面孔,作品背后的每个人都是一簇微火,拥有各自的人生际遇,却在屏幕见方之处汇聚成光带,最微小的文学个体构成广阔且不断扩展的文学园地,反映出丰富多样的文学生态。在尤为渴望与远方和远方的人们发生联系的2022年,为此付出辛劳的人怎能不由衷感到慰藉。

岁末年初,作为拓展原创频道职能、激发原创作者创作活力的初次尝试,中国作家网首届原创频道征文(小说)大赛顺利收官,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33篇获奖作品。为更广泛联系作者,怀着对“新发现、新体悟、新表达”特性的散文作品的期待,网站今年3月又举办了散文征文大赛,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64名。投稿数量、奖项名额增加反映出散文这一文体深厚庞大的群众基础,乡土题材、历史题材作品占比居多并拔得头筹;在近千件参赛作品中,我们也的确发现了数篇颇具现实和时代特质的作品,如作为脱贫攻坚一个缩影的《内湖简章》、描摹疫情期间个人幽曲心绪的《野茵》、细绘山林迷人生态的《漫步长白山》等。所有这些作品,正如终评委崔庆蕾评审观察的标题所说,生发着“来自原野的勃勃生机”。

征文大赛为网站吸引了不少优质作者,同时我们也站在写作者的角度不断调整着服务抓手。在小说大赛结束后,细心的编辑面向获奖作者设计了调查问卷,敏锐注意到作者希望作品在网络传播之外也能见诸纸刊这一文学“初心”与“梦想”。当我们提出联手文学刊物共同打造原创频道的设想时,得到了《散文选刊》《诗选刊》《天津文学》《大江文艺》等文学刊物和《梵净山》《秦都》《金城》《淠河》《温州文学》《府州文苑》《科尔沁文学》等十余家文学内刊的积极响应,大家陆续开辟专栏或版面,刊登获奖作品;更令我们感动和振奋的是,多家刊物主动将这一合作机制发展为“可持续”,将选稿范围从获奖作品扩展到“本周之星”。由此,除了继续每年的原创精品文选以及在《文艺报》文学观澜专刊持续推出相关话题,我们与更多不同媒介携手,拓展出了更接地气、更贴合基层作者需要的文学空间,原创传播“矩阵”愈加成形。

保持文学空间的活跃当然还要靠作品,今年原创平台的作者和作品也不乏亮点。“本周之星”每周如约推出,意味着又有近50位较优秀的原创作者被发现和推出。借散文大赛之势,周星今年推出的散文作品数量较往年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今年,两家文学内刊的两篇极富地域色彩的小说入选周星,浙江岱山县文学内刊《群岛》的《阿黑离家以后》带有鲜明的海岛气味,来自深圳特区的《红棉》的《纸城堡》则在神秘奇妙的记忆中折射潮汕少年的生活;今年我们在周星认识了多位出生于00年前后的年轻朋友,喜爱滑板和吉他的鹿远舟、已在刊物发表多部作品的路嘉、文学院研究生陈登、土家族医学生胡晓畅等等,青春与文学碰撞出了别样的表达;我们也欣逢卢仁强、陈伟芳、予衣等“老”周星,再次入选周星恰反映出他们对文学的缱绻深情和持续攀登的创作追求。此外,长篇连载作品质量稳中有升,作品的读者关注度也有提高,有单部作品的最高点击率达30余万次。

2022年4月,中国作家网更名20周年之际,与知名作家、前辈、同行和曾经的网站人一道送来祝福的,还有众多原创频道的“家人们”——作者、原创频道编辑、内刊编辑、征文大赛获奖作者代表。大家回忆了作品入选“本周之星”时,“感觉鼓舞我的勇气像一束光那样,刹那间就出现了”;讲述在网站原创频道“结识了一群热爱写作、坚持写作的基层写作者”时的喜悦;表达与新老朋友“相与论文”的期盼。特别是,所有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展望中,都有“与中国作家网一起”“和中国作家网一道”“与网站相扶相携”……“我的未来有你!”这是大家的信任和期待,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愿景:希望在新的征程上,以文学为志的人可以“一起”“一道”“相扶相携”。

 

薪火相传 各竞风流

——2022年中国作家网原创小说综述

野水

从文学体裁分类观察,2022年网站原创首发的中短篇小说数量仍少于诗歌、散文,这可能与小说的“生产周期”有关系。一篇小说从灵感产生、构思酝酿到成稿,一般在时间上要比一首诗或数千字的散文更久、更费心思。

险峰阻挡不住勇于攀登的人。尽管小说数量上不占优势,但一年来的小说来稿里,仍不乏好作品。2021年比较活跃的原创作者相继“破圈”,转战纸媒;2022年90后和00后作者人数较从前有所增加,佳作不断涌现。在传统的现实主义文本基础上,科幻、实验性文本和先锋写法均有涉及。中老年作者可能因为文学的代际风气影响,手法较为传统,正面叙述居多。年轻作者们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又深受西方文学创作流派的影响,写法上呈现多样化特点,小说主题贴近自己的生活(其中以“小镇青年”为主)轨迹和所处环境,虽然有地方显得生涩,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小小说体量小,写作强度相对来说低一些,这可能也是网站小小说投稿量比较大的原因之一。但目前这部分来稿主题单一,多为官场腐败或生活边角料的采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中篇小说因为体量较大,写作周期长,投稿量较少,题材多以乡村生活为主。

中年以上作者群里,卢仁强的《柿子树下》围绕一位乡村老太的葬礼,书写了普通人对生命归宿的思考。新旧丧葬习俗的不同、个体生命的情感纠结、生前身后的种种情景交融,都在小说平静自然的叙述里传递出一种悲悯情怀。《阿黑离家以后》是驻站内刊《群岛》上的小说,以主人公少女李静静寻找意外丢失的爱犬阿黑为线索。在一路的场景变换中,作者徐绮瑶围绕主人公成长的内心世界,营造了淡淡的忧伤氛围,语言简洁,表现细腻,写实和生活场景的还原能力令人信服。韩春山的小说《志愿者》语言凝练,情节生动。主人公耿爱国尽管内心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但他退伍后的求职遭遇却击溃了读者心中柔软的一面。作者将主人公的当下际遇与过往回忆做了大范围的穿插叙述,使一个身上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退伍军人形象跃然纸上。小说没有以悲剧收尾,而是透射着温暖的光芒,让人看到“实在人”的前途火光。陈华的《寒葱河》写了父辈一代在东北林场的一段传奇经历。鲜明的地域环境下,闯关东的山东人和东北好友豪爽坦荡,在冰天雪地的森林荒野燃烧出温暖的光焰,文字激扬出一股快意江湖的人性之美。父亲、拉古叔、水莲等人特点鲜明,立体感很强,普通人的私心在公道正义面前最终淘洗殆尽。许起的小说《拍甲鱼》不管是故事情节的构造,还是叙述语言都“很中国”,原生态的心理描摹质朴自然,清新脱俗。作者选择的那些明亮的情节和细节,在不事雕琢中蕴涵着一股浓浓的原始气质。这几个短篇小说的作者年龄大致可归为70、60和50后,从小说的故事选材和语言叙述风格,能看出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作品所呈现出扎实细致的写实功夫、恰当圆润的故事开合,应该与作者自身文学启蒙阶段时代文学的潮流气息有关。

90后和00后小说作者群体里,1999年出生的路嘉的《糖》充满浓浓的都市烟火气息。疫情、餐馆、送外卖、手机朋友圈留言等碎片化场景扑面而来,有悲伤也有甜蜜,文本刻画了几个青年人的生活轨迹,传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说叙述轻巧练达,语言跳跃性大,作者前途可期。北师大文学博士在读的90后作者陈润庭的《纸城堡》叙述平稳安详,现实与回忆交织,心理活动丰富饱满。主人公“我”的少年时代既真实又虚幻,少年不为人所知的内心世界既有认知的偏差,也有些许的困惑和迷茫。在校大学生胡晓畅的短小说《月市蜃楼》具有散文化风格。一对青梅竹马的青年男女,一段温馨朴素的生活回忆,一种氤氲的烟雨南方的水墨画风味。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尽管远离作者生活的当下,但还原过去时代环境的能力令人信服,能看出作者对沈从文、汪曾祺和孙犁等作家经典小说的传统继承。同为在校学生的鹿远舟,其作品《坐立难安》篇幅和《月市蜃楼》接近,作者以沉郁内敛的叙述风格,从小说事件结束的地方,开始了人物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动态描摹,短小的体量承载了太多令人心痛的元素。压抑无奈的气氛营造、令人窒息的内部张力,传递给读者一股悲悯情绪。

如果说胡晓畅的《月市蜃楼》是中国式叙述风格的话,鹿远舟的《坐立难安》则有浓浓的欧美西方文学气味,能够看出作者的阅读继承和模仿偶像。

小说既是对一个时代普罗大众生存状况的描摹,更是挖掘人心灵秘史的工具。正面的表层故事叙述早已交给了新闻和网络通俗小说,作为纯文学,无论载体为何,小说要做的始终是消解事件表面走向,探究人心深处的隐秘路径。文学是折射心灵的载体和观照,即便不强调它的教化功能,但进入传播领域的文字,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个别年轻作者的小说有明显模仿西方某个特定作家的生硬痕迹,通篇散发着人生虚无感和颓废情绪,这可能与其自身青春的迷茫境遇有关。少量的科幻题材小说,大多只是镶嵌了未来科技硬件的外壳,而思想认识层面则看不出什么变化。还有不少乡村题材小说来稿,故事陈旧老套,人物形象固化,在及时捕捉城镇化后新农人的精神诉求和新农村风物巨变等方面有待提升,否则难免给人关起门来坐在城市书房,凭少年时代印象描写乡村的感觉。

总体来讲,网站2022年的原创优秀小说题材丰富多样,青年作者数量上升,叙述手法愈加新颖、多样化,呈现出与中年作者各竞风流的态势。

 

诗于诗人的浅唱低吟

——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2022诗歌盘点

王震海

中国作家网有一个为广大写作者而生的版块,“原创频道”。原创频道顾名思义只发表广大写作者的原创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随笔杂谈、文学评论等,都可以自由投稿,经编辑审核通过,发表展示在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2022年已接近尾声,笔者就一年来发表在“原创频道”上的诗歌作品的特点、亮点、进步空间等作一盘点。

我作为一个曾经写诗的职业文学编辑,我赞同诗歌是众多文体中的“精灵”的说法。简而言之,只要看诗的头两句,通常就能知道一首诗写得是好是坏。其标准在于诗人是否能将自己具有“灵气”的语言赋予诗本身。具备一定素养,天生具有才情的诗人,一落笔,他的诗便能将读者领进他诗意萌生的丛林之中,紧随而来便是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彩纷呈的意象,诗人要表达的诗旨即隐藏在他构建的意象之中。

比如擅长写农村题材的徐作仁,有一首诗便将动与静结合得很完美:

……看鸟鸣,以一朵丝瓜花的姿势开在李子树上\\一只麻雀,正好站成圆润香气\与剩下的两颗鸡血李一起\享用太阳,享用一院子安静

没错,在这一小节中,诗人尽致淋漓地挥发了自己某种思绪在动与静之间的徘徊,继而莫名产生一种叫气场的诗性。一首好诗的确在于诗人如何从微观中营造宏观的气场。诗歌写得好不好,看气场就知道了。而气场这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它可以说是一首诗的灵魂所在。有气场的诗,会在接触到的一瞬间感染读者,使其浸润其中,与作者要表达的情绪产生共鸣。

再如,很多诗人不少作者也写出了诗歌中极具魅力的神性,作品充盈着“神性的缥渺感”。如诗人齐鲁磐石在他的新作《月光纷纷聚集》中写道:

……年复一年,一如冬季雪天般的苍白面容\偶有天上飞过的鸟雀\无意中丢下几粒种子\最终也化为虚无\可总有这样的盐碱地\一夕之间,冒出肥沃的油井\绽放烈焰般的思想

诗人的这种写法是具备神性质地的,一场雪给大地带来苍白的面容,一只鸟雀丢下的不是种子而是人间的虚无。如果说前三句写得过于缥缈,那么其后三句思想的深邃性便使整首诗得到升华——荒芜的盐碱地一夕之间冒出的不是原油,而是烈焰般的思想。

鉴于篇幅所限,这一年来近千人次写的数千首诗歌当中,这样的诗屡见不鲜,这些诗人在常年笔耕中,已经慢慢悟出写出好诗的技法,并大胆地付诸实践。此外,在此不得不说,中国作家网的“原创频道”亦不拒绝古体诗词的发表,这当中一名叫董元奔的作者功底深厚,常怀“古典情怀”之心,是他与众不同之处。不拒绝古体诗词,彰显了中国作家网对文学兼容并包的态度。

写诗写的是一种气韵,如同一个人说话的语气,有时体现为一种如泣如诉、低吟浅唱的状态。这种状态某些时候甚至一定程度上重于诗歌的主旨。我们读完诗,可能对这种状态的印象极深,而内容反而被忽略了。诗歌贵在创新,创新是一种探索。在这一方面,我感到女性诗人做的要比男性诗人好,一年来经常“露面”的男性诗人大多固执地深挖已写过多次的意象和题材,而在创新和寻找未来新诗出路方面,女性诗人更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开放性。

比如,女性作者红精灵在一首叫《郑州》的诗中这样写道:

再晚一点,我就要喊它为故乡\就要称它为母亲\喊一声,就把星光摇晃下来一次\就把记载的史册翻出来\找一个古人的影子\\其实。我也可以是个调皮的少年\也脱下布衫\把围着的湖水全部抖出来\让云朵,接住\\从一辆马车上,搬运来清朝明朝\民国的街头到处都是雨滴\米字型的列车,拉着郑州的风声雨声\拉着大郑州的船只\向全国各地飞去

有一种艺术,抒情是不动声色、异常内敛地把它的故事讲给你听,不做作也不张狂。红精灵这样的女诗人们简直太会写诗了,她们的诗始终用一种特有的、内在的气韵打动人,“不是情语也是情语”地感染人。“一切景语皆情语”比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高明许多。与红精灵同用此技法写诗的还有一名叫弍小姐的女诗人,以她们为代表的众多女诗人,在中国作家网的原创频道展现着独特的创新魅力。

这一年来,印象中诗人们发表的原创诗歌大多停留在或深或浅的抒情上,其中有爱情之情、乡情之情、亲情之情、……却忽视了抒情结合叙述的写法。更准确的说法是,注重叙述加抒情,叙述在先,抒情是对叙述的 补充和点缀。

我们来看下面这两首诗:

饥饿的粮食\一粒粮食从飞鸟的口中掉落\穿越饥饿\像嗷嗷待哺的幼鸟\失去重心\而一队蚂蚁顺着墙壁\通向食物的隧道\一点点的饥饿连接成一条黑线

小城很小\我曾用十年的时间\想让它大一些\以便容下我的理想\但没有\而现在,它更小了\只在我心里蜗居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它才会慢慢清晰起来\我的亲人\才会咳嗽着\一个个\小心翼翼走出来

学习欣赏这样的诗。欣赏它的构架,欣赏它的巧妙搭配,欣赏它的触类旁通,欣赏它的举一反三,然后尝试写这样的诗,我相信中国作家网上的诗人们会越写越精彩。

 

以个体经验直面生活与人心

——2022年中国作家网原创散文审读体悟

刘云芳

一直以来,散文因其边界宽泛、直抒胸臆的特点,拥有庞大的写作群体。我们几乎能在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来稿中看到当前散文最丰富最全面的样式,也可通过这些作品直接感受到人们在现代生活背景之下的众生相。在这里,散文的功用显得较为清晰,有的作品偏向于个人记录与倾诉,而有的作品侧重于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学表达,有的两者兼而有之。

童年是作家创作的宝库,以儿童为视角,记录、还原生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作手法。比如,周顺杰创作的《记忆中,奔跑着一只迷路的羔羊》便让人眼前一亮,这一作品主要写了作者少年时照顾一只捡来的羊的过程,其间种种细节格外动人,然而结尾却令人痛惜,那只被作者视为伙伴的羊回到失主那里,并没有得到善待,而是被宰杀了。与羊相关的前后两种反差带给人深刻的印象。另一篇同样以童年视角书写的作品是致简的《灯火里的蝴蝶》,作为女性化的书写,它散发出温馨的一面,以小县城为成长背景,表现出了一个少女敏感、灵动的特质。

乡土题材的作品依然是散文创作中的一大类,除了对故土的难以割舍、诗意怀旧之外,我们也总能看到一些作者以其独特的经历展现着个人乡村生活经验的另一面。彦妮的作品《云想衣裳》以其在场化的书写方式,讲述了自己考学失败后,一次次想通过特色种植改变命运,却又一次次失败的故事,这样的经历是曲折而辛酸的,但却因为作者节制的叙述腔调,流露出一种乐观来。其间对植物的多处描写非常出彩,写的虽是植物,却也反衬出人在各种命运窘境下的坚韧。结尾处,“我”家的麦草不幸着火,只留下一半,但驴在那个冬天并没有因此挨饿,而是受到了“三婶”家的接济。文章多处有这样温暖的细节对种种不如意的遭遇的化解。

刘荣的散文《梦里祖屋》主题并不算新,但叙事厚实、绵密,围绕“祖屋”展开书写,还原了往昔的时光,父亲在世时,他在祖屋里享受到的甜蜜记忆,以及父亲去世后,他长大成人,不得不去往城市闯荡,而送别的母亲那身后的祖屋就有了新的意义:一个承载了三代人命运的房子,它本身也成为了这个家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梦蝶书生的文字一直闪现着诗意的灵光,在《暮色里的天井屋》中依然如此。通过“天井”引出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他们独特的生命状态,虽然文中涉及人物众多,却并不显得杂乱,这是需要长期的观察、积累,以及一定的叙述功底来支撑的。在散文《温州房客》中,作家孙婷跳出小我,以他者作为观察、写作对象,通过几个租房者的故事展现出了“温州商人”努力创业,不辞辛劳的地域文化精神,也可感受到一个时代中一群人的命运变迁。对他者的关注,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来表现群体意识、时代脉络,使作品更加有深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散文题材的一种拓宽,读来是大气的。

当然,也有一些生活素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作者踏踏实实地完成书写就能带来不错的阅读体验。比如陆相华的散文《那些搬砖的日子》书写的便是一段特殊的打工经历,作者详细地记录了三十年前在砖窑搬砖的生活,平实的叙述增强了真实感。在结尾处,多年之后,与朋友们聊天时,提起对当年搬砖时的洒脱态度,使文章显得更为宽厚,有了时光的纵深感。

近几年,“生态文学”作为一个被广泛探讨的话题出现在各种场合。在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也不乏这样的作者与作品。其中,最为亮眼的当属李相奎,他在一年内上传了大量“山居笔记”系列,已将对鸟类和自然的关注作为自己的生活常态。在这些文字中,他以独特的角度,对长白山各种鸟类追踪观察、认真梳理、精心描写的实践令人感动。其间需要付出的毅力和精力可想而知。

好的散文必然拥有独特的文字质地。一年来,原创作者们不乏以个体经验直面生活、人心,解构生活的勇气。在日常审稿工作中,面对海量的来稿,发现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对编辑的一种犒赏。显然,试图通过一篇文字总结一年来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在散文方面的收成是有些困难的,难免会有遗珠之憾。好在我们对好作品和好作者的关注是长期的,是持续的。

 

桃李春风又一年

——2022年中国作家网原创长篇连载审读小结

欣闻

2022年,尽管疫情反复,人们的正常生活遭到切割,在压力和焦虑的挤压下,文学却依然表现得鲜活。纵观中国作家网原创长篇连载作品,依旧桃红柳绿,春风满载。

相较往年,2022年长篇连载作品惊喜大于遗憾,稳步发展,作品受读者关注度明显增加。经统计,全年共有58部作品点击数达到5000次以上,29部作品达到1万次以上,3部作品点击数达到15万次以上。单部作品最高点击率达到30余万次。

2022年,以下作品无论题材、语言、立意等方面都表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王福林的长篇小说《吕布》以《三国志》为线索,贴近历史真实,去“演义化”,还原人物本来面貌,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吕布形象;他的长篇小说《良心楼》描写了一位作家的成长过程,主人公林陆是一位业余作家,为了生存去做包工头,现实却让他很迷茫,最终由于良心受到谴责,重新走回写作道路的故事。华侨作家一笑YeShell的长篇小说《刺桐花开》讲述了在东山岛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战士与渔家姑娘相爱,后因朝鲜战争爆发,两人天各一方的凄美故事。小说从恢弘的解放战争切入,以一场信息化战争演习为主线,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军人形象和无私奉献精神;其另一部长篇小说《伤残攀岩者》则是一部关于脱贫攻坚的主旋律作品,小说讲述了退伍伤残军人潘高峰历经艰险、筹集资金、修建道路、创办“户外攀岩”训练基地、帮助家乡脱贫的故事。舒舒的长篇小说《潜行》以平实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描写地下党员在长期潜伏中的人性冲突和心智变化,塑造共产党员为了心中的理想和民族大义,不顾自身安危、义无反顾的光辉形象。冯俊科的长篇小说《疑兵》把红军在乌蒙山区组建的“偏师”(红军川黔滇边区游击纵队)与为开展三线建设组建的“疑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相融合,反应了三代革命军人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生活经历和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的命运人生。九零后作家、音乐人杨晋维的《期待的眼神》是一部反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留守老人生活的现实生活题材小说。小说用平实的语言中讲述了人间冷暖,感人至深。曾高飞的长篇小说《窥浴》以三位农村男女青年的爱情悲剧为切入点,折射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以及改革开放之初成长起来的那代人在艰难环境下的不屈、努力和抗争。牛文丽的长篇小说《荆棘花》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写出了一群在戈壁滩上追求梦想的年轻人,无论面对欢乐与苦涩、成功与失败,始终乐观积极、绝不放弃的理想信念。周建勇的《情乱》是一部伦理小说,由几位在现实利益挟裹下不择手段、利欲熏心的男女间发生的纠葛,折射出现实环境的尔虞我诈。祁焰的长篇小说《锦城烟云》描写改革开放后,老成都一个懵懂的顽劣少年,从“练摊”开始,经历摸爬滚打成长为商界领袖的传奇故事。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紧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蔡其昌的长篇报告文学《瀚海红涛》详尽、全面、真实地再现了北伐战争时期湘鄂西地区的恢弘历史,特别是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革命传奇故事。何承熙的长篇小说《老邪》描写江南美院才子老邪因创作毕业作品而改变命运,流落乡野,两次失去爱情,传奇而坎坷的一生。陈林先的长篇小说《老西北有座太监坟》以解放前后的山东沾化县为背景,讲述刘赵两大家族世代相争、水火不容,但在国难面前,取大义、舍家仇,共同抵御外侮、抗击日寇的故事,小说语言老道,情节紧凑。子非部的《元宇宙里月亮弯弯》是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人类和外星人在月球各自建立实验基地和宇宙空间,并开展合作的故事,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姜志宝的《梦里国王走今生》将笔触深入鸟的王国,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描写出大自然中各种鸟类的生存情态和相处景象,丰富多彩、情趣迭生、笔触细腻、语言丰润,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动物小说。庄晋玲的《上江西》讲述抗战时期广东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逃离灾荒,千里迢迢出走江西的故事。小说把移民历史、抗战故事、客家文化融为一体,为那一段不平常的岁月留下了深深的“史记”。萧逸林的《神鸟》是一部自然文学和科普小说,糅杂了自然、人文、鸟类、科考,以第一视角讲述铁墩岛上中华凤头燕鸥的生活情态,故事趣味盎然而又险象环生,既有小群体的争斗算计,也有一致对外的团体意识,由此形成一个复杂丰富的鸟类“群体社会”。

另外,薛家河的《幽野传》、保定许城的《泽地简》《尘下》、刘丙学的《益北原》、阿米《消失的村庄》、牛文丽的《多情的戈壁》、朱文科的《血色野菊》、隋言的《麦黄》、迎河子的《永不后悔》,以及徐少林的报告文学《承诺》、常金龙的随笔《鲁迅和荆有麟》、高淑霞的中篇小说《真相》等作品都可圈可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