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译文全集》面世,国内首次汇集出版
施蛰存先生是中国现当代人文社科领域的卓越大家,他在新文学创作、外国文学翻译、古典文学研究、金石碑版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深刻影响了海派文化的积累与发展,更是中国现当代人文领域的宝贵财富。
在施蛰存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八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历经数载编辑整理的《施蛰存译文全集》完整推出。《施蛰存译文全集》共五卷17册,近700万字,它将成为研究施蛰存先生文学翻译理念的基础文本,也成为研究中国现代翻译史、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参考。
赠书仪式
12月1日,“融汇中西 风范永存——《施蛰存译文全集》首发式暨施蛰存先生学术成就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馆召开,二十余位学者围绕施蛰存先生在人文社科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深入研讨。
施蛰存先生的长孙施守珪代表家属表示感谢,“施先生翻译作品的汇集出版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其中有许多不为当代人所了解的篇目,还有首次发现了施先生所翻译的匈牙利剧作《李利昂》。或许今后还会有所发现。作为家属,也总是希望译文全集的出版能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读者们的兴趣。”
《施蛰存译文全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施蛰存1905年生于杭州。1922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次年转入革命气息浓厚的上海大学,两年后转到大同大学,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加入共青团,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办刊物、开书店,参与了冯雪峰和鲁迅拟定的苏联文艺理论丛书的译介。1932年起在上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并从事小说创作。1937年起,在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沪江大学等校任教。1952年调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03年11月19日,施蛰存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早在20世纪20年代,施蛰存踏上新文学创作之路不久,他就开始了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引介。他先后翻译过古希腊、奥地利、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俄国(苏联)、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波兰、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美国、以色列、印度等国作家的作品,时间跨度从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20世纪,体裁则包括长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艺评论、传记等。这在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中是极为少见的。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施蛰存先生的不少译作在早年初版后一直未能重版,有些散见于报刊的单篇更是从未结集。201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获得施蛰存家属授权,正式启动《施蛰存译文全集》出版项目,在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首次对施蛰存的翻译成果进行全面汇集与整理,系统展示施先生历时半个多世纪的翻译实绩。
2021年,《施蛰存译文全集·小说卷》率先推出,汇集施先生自20世纪20年代起翻译发表的域外小说近六十种,近500万字。之后,诗歌卷、散文评论卷、戏剧卷、史传卷陆续出齐,收入《域外诗抄》《外国文人日记抄》《今日之艺术》《丈夫与情人》《蓬皮杜传》《尼日尔史》等译作,施先生对各种文学体裁的翻译得到完整展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戏剧卷中的匈牙利剧作《李利昂》根据施先生的未刊手稿收录,有着极高的出版价值。
华东师大教授陈子善介绍了《施蛰存译文全集》的编辑整理情况。“施先生的翻译生涯,我原认为是从1929年上海大光书局的《十日谈选》开始的。通过这次译文全集的编辑,就会发现实际上早在1925年8月他就在《时事新报》上连载翻译剧本了,这几乎跟他的新文学创作差不多是同时的,所以文学翻译在施先生的整个文学生涯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陈子善希望,《施蛰存译文全集》的出版,能够对更全面地研究施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施蛰存创作全集》的编辑出版起到推动作用。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表示,施蛰存先生是2018年上海社联评选的68位社科大师的杰出代表。从《施蛰存译文全集》到《唐诗百话》《晚明小品二十家》等,许多作品都寄托着他的治学理念与人生态度。“施先生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他的离世慢慢消退,而是越来越显著,他的人文精神在如今的时代更凸显其价值。”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认为,面对施蛰存先生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积极地做好整理出版工作,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施先生既是中国现代最早一批重视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知识分子,也是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一代大家。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上海人民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