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阿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回应社会重大关切,是一个写作者的责任
来源:中国环境APP | 王琳琳  2022年06月06日08:12
关键词:生态文学 阿来

刚刚在成都参加完四川省六五环境日网络主场活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又马不停蹄来到辽宁沈阳,参加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并从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手中接过了2022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的聘书。

阿来的这个六月,“生态”“环保”成为关键词。

有朋友说,阿来“跨界”了,“从文学跨界到科学、到社会学”。但阿来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感觉,在他看来,“人首先是生物圈中的基本成员,然后才是进化链顶端的人,然后才是在人类社会分工中从事某种专业的人。”

而当下人类的生存发展,从一呼一吸到生产消费,其质量的高低、选择的善恶,都与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对生命共同体的理解息息相关。

“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是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任务;生态意识,是全世界所有人的共同体认。”阿来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在长达30余年的写作生涯中,阿来的大部分作品都致力于写出人类社会的丰富与复杂,也写出人类所依存的自然环境的真实状况。

在其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小说《蘑菇圈》中,他写到了富裕起来的人对松茸近乎痴狂的消费,造成边远地区生态的紧张;在小说《三只虫草》中,他用小学生桑吉采挖虫草以换取百科全书的经历,见微知著地折射出人与自然及环境保护等主题;在小说《河上柏影》中,他写到了人对崖柏的病态消费给这种植物带来的严重生存危机。

而在其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表现汶川地震的长篇小说《云中记》中,更投入大量篇幅着力于描绘岷江干热河谷带自然的修复与重建。有评论家统计说,《云中记》中有名有姓的植物出现了30多种。

在普遍缺乏科学健全的自然观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学中,阿来对自然以及人在自然中身份的认知,超乎一般人。

其实,身兼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等多重身份,阿来对生态环保的关注远远不止停留在文学作品中。

自2008年首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他提交过关于湿地保护、动植物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立法、国家公园建设等诸多议题的建议,还与环保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携手,持续关注横断山区珍稀植物康定木兰和五小叶槭的保育工作。

而且他关注的环保问题,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具体到某个问题。比如如何建立健全长江、黄河上游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问题,如何通过引调大渡河、青衣江水补给岷江等规划工程,解决成都平原经济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等。

这种对公共问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不为自己说话”的坚持,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意识。

生活中的阿来,其言行亦充满着强烈的自省与自觉。熟悉阿来的朋友都知道,与他邀约,最好选择和他一个小时的范围内,这样他就可以走路去,走路回。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阿来深刻地意识到,在现代性的巨大冲击下,在近乎狂热的物质消费狂潮中,中国古代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念正面临巨大的考验,如何把对生命共同体的认知熔铸到文学作品中,熔铸到创作实践中,需要秉持近代以来知行合一的优秀传统。

为此,阿来欣然接受2022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邀约。 “一个作家,首先是参与、见证,其次才是书写与记录。”阿来说。

而通过担任特邀观察员,他可以在此过程中向科学家学习,向所有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成绩的人学习,与他们同行。

来参加会议的前几天,阿来还在川北的米仓山中,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一起,一边探访森林,探访森林中秦汉时期的巴蜀古道遗迹,一边讨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议题。当下,四川省正筹划在若尔盖草原建立黄河国家公园,也引起阿来浓厚兴趣。他决定自下月开始,从黄河源头到若尔盖草原,来一次上游的生态和文化考察。

担任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后,阿来的打算更多了。一方面,他希望,作为一名作家,在自己的写作中向社会、向读者传达尊重自然、认知自然的观念;另一方面,力所能及地参与一些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志愿工作。

“如果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生态环保工作中,或者推动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就更理想了。一个写作者,就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用这样的方式,回应社会的重大关切。”阿来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