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总导演周雄:“打造一台内涵丰富、精彩纷呈、破圈传播的文艺盛典”
“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启幕在即,第八届鲁迅文学奖35位获奖者将在隆重典雅的颁奖礼上领受中国文学最高荣誉。对于此次颁奖礼的盛况,社会各界都非常期待。而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格、高水平的文学盛典,湖南卫视的策划和制作团队更是直面挑战,组织精兵强将,与时间赛跑,从策划、筹备到执行、排演,落实落细每个具体环节,为呈现精彩、荣耀、非凡的“文学之夜”、 给广大作家和亿万读者留下难忘记忆的美好瞬间,做了大量幕后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总导演、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艺术委员会主任周雄,请他来揭秘盛典的台前幕后,讲述这次文学“破圈”传播是如何做到“文”“艺”联动,让艺术舞台绽放出文学光芒的。
总导演周雄在工作现场
以高规格、高质量的制作致敬获奖作家
记者:为筹备“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湖南卫视在前期做了哪些工作?
周雄:首先,非常荣幸能担任这场盛典的主创。“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文学界迎来的首个重大活动。鲁迅文学奖以中国现代文学伟大先驱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是中国具有崇高荣誉的 之一。我们举办这次盛典的目的,是以文学之名、以庄重荣耀的仪式表达对鲁迅文学奖的崇敬,突出这次颁奖的荣誉、级别、仪式和趣味,以高规格、高质量的制作来致敬“鲁奖”获奖作家。
在明确了这个目标之后,我们开始搭建盛典的整体框架,明确颁奖仪式是晚会的主体。在此基础上,通过立意深刻、形式多样的创新性文艺节目,丰富和充实盛典的艺术表现力。要达到这个效果,晚会要涵盖广泛而有深度的内容,展现获奖作家令人惊叹和敬佩的心路历程,挖掘获奖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搭建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也是在重走作家的创作之路。从立意到升华,从起承转合到引发共鸣,对我和整个节目组都是一种考验,同时也是心灵的净化之旅。
本次盛典以文学之名,必然需要强大的文学基础,这方面中国作家协会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是我们坚实的后盾。我们与中国作协创研部进行了大量沟通,从理念到文本、从架构到细节,紧密联系,巨细无遗,也让我们有了更大的进行艺术构思的空间。
记者:在筹备此次文学盛典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周雄:这次文学盛典从策划到执行,时间是最大的敌人之一,我们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因为时间紧,所以各方面的配备、磨合这种原本要耗费大量时间的环节都在压缩。每一分、每一秒,对我们来说都很珍贵。举个例子,为了抢时间,晚会走台彩排和硬件调整交替进行。我们的直播场地在中央歌剧院剧场,那里是专业剧院而非演播厅,舞台机械等控制装置频繁使用,需要和表演类节目、颁奖流程默契配合,无缝连接。节目组进场第二天,就开始合成排练,技术、传输、生产中台各工种协同相关合作方,结合首次排练情况,通宵对晚会的舞台、屏幕、机械装置、数控等硬件进行调整优化,并对重点环节进行反复演练。除了时间,节目组异地工作也是一大挑战,很幸运的是我们有强大的合作伙伴,北京电视台从技术装备、专业队伍等方面,对活动给予了宝贵的专业支持,让盛典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用“书签”让作家从作品、思想和探索中走向大众
记者:您曾连续 12 届任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开幕式晚会总导演,此次担任文学类盛典总导演,一定有不一样的感受。与其他颁奖典礼相比,这次盛典会有哪些创新的尝试?
周雄:虽然时间非常紧迫,但是我们在筹备阶段还是花了大量时间去了解作家的个人生平,阅读获奖作品,提炼所有作品内在的共性。这些卓越的作家用作品呈现我们脚下这块土地的历史与现实、梦想与荣光,紧贴时代脉搏,充分观照现实,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文学迈入天高地阔、气象万千的新征程的精神面貌。
我们注意到每一个奖项都是五位获奖者,他们怎样出场,用什么样的形式授予他们奖项,对于盛典至关重要。很多作家因为一些物件就能触发创作灵感,于是我们以书籍来发散思维,就聚焦到了“书签”这个物件上。每一位作家如果能从书签后面走到前面,就意味着他从他的作品,从他的思想和探索中,走向广大读者和观众。这个想法让我们非常兴奋,也成了之后舞台屏幕设计的一个创意原点。此外,我们从片头到VCR,从音乐的叙事串联到大屏幕与文艺表演的配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做到让“文”“艺”联动,让艺术舞台绽放文学光芒。
记者:对您来说,希望此次文学盛典取得怎样的效果?
周雄:此次“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集结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委宣传部、湖南省委宣传部的强大力量,旨在打造一台内涵丰富、精彩纷呈、破圈传播的文艺盛典。作为总导演,我希望用一台有艺术性表达、有文化仪式感、有积极主流价值观呈现的晚会,给获奖者以荣耀、给中国文学以光彩影像、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借助媒体对文学进行“二次创作”
记者:对于未来湖南卫视与中国作协展开深度合作,您有哪些展望?
周雄:中国作协与湖南卫视一直有着密切、友好的合作。早在今年四月份,我们就开始计划联合打造“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晚会,这也为双方合作打造“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高考期间,湖南卫视与 合作打造公益宣传片“挥笔为青春”,在引领青年、影响青年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湖南卫视高度重视与中国作协的每一次合作,也希望双方互动继续加强、全面深化。中国作协有着强大的名家资源和社会影响力,湖南卫视、芒果TV有着业内一流的内容生产能力、品牌传播能力,双方可以在大事件、大传播上做更多探索。我认为能做的事情还很多,可以一起尝试打造文学与电视、视频新媒体联动的新范式。
记者:您扎根媒体运营、新闻宣传、文艺创作一线30多年,您认为在让文学更深、更广地走向人民,让文学“破圈”传播方面,媒体还可以做哪些工作?
周雄:首先是两个基本判断,在“人人都是新媒体”的年代,媒体的概念在无限地泛化、去中心化,但有影响力的媒体一定是高度组织化、社会化生产的。中国老百姓在物质需求获得极大满足后,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会有新一轮的爆发。这是媒体的机会,也是中国文学的机会。
文学不是阳春白雪、孤芳自赏,它一定来自田间地头、万家灯火,能在老百姓口中相传,并为妇孺所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也需要媒体机构对文学进行“二次创作”,打造更加丰富多元的传播产品和宣发方式。
在传播产品方面,影像化表达对文学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刚刚拿到金鹰奖优秀电视剧、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电视剧导演的电视剧《人世间》就改编自同名小说,电视剧的成功也给小说带去了巨大的成功。这是影视产品的胜利,也是文学作品和媒体的双赢。
在宣传方式方面,除了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推荐外,也要注重对优秀作者的包装推广。文品即人品,诗格即人格。对于年轻作家,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和曝光的机会;对于大作家,生动、接地气的形象更能拉近他们与读者的距离,让文学和大众变得不再遥远。
-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侧记[2022-11-19]
- 志存高远 担当责任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022-11-19]
- 索南才让:作家与他的时代应该是血肉相连的状态[2022-11-19]
- 蔡东:在悠长的文学史中别开新枝[2022-11-19]
- 薛庆国:原作是第一位的[2022-11-19]
- 竺祖慈:文学是我一生的爱好[2022-11-19]
- “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启幕在即 三大亮点为你呈现文学魅力[2022-11-18]
- 庞余亮:成为那只找到自己的螃蟹[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