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世间》《心居》持续热播,严肃文学影视改编迎来春天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 黄琪奥  2022年03月24日07:53

虽然在央视的播出已经落幕,但剧集《人世间》引发的讨论热度依然没有褪去。数据显示,自《人世间》播出之后,该剧原著小说的销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受到不少读者的青睐。

在《人世间》受到持续追捧的同时,另一部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心居》同样成功出圈。数据显示,该剧自3月17日登陆各大网络平台以来,不仅斩获了不俗的收视率,还多次登上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的热搜。

事实上,无论是《人世间》还是《心居》,它们都属于严肃文学改编剧。这些电视剧热播的背后,也体现出观众和视频平台对严肃文学影视改编价值的认可。

那么,为何由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会受到观众追捧?对此,重庆应如何发力,让更多本土作家创作的严肃文学作品能早日走上荧屏?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备受追捧的严肃文学

“先看《人世间》,再看《心居》,没想到严肃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如此精彩。”3月22日,在腾讯视频平台上看完最新两集《心居》之后,市民王晴在朋友圈里写道。

作为一名资深电视剧爱好者,王晴平日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平台“刷剧”。最开始,王晴主要刷的是美剧,后来,她刷的主要是古装偶像剧。“不过,从去年开始,《觉醒年代》《山海情》等国产现实题材成为我的新宠。今年年初,我更是一口气看完了《人世间》,现在正在追《心居》。”王晴说,无论是《人世间》还是《心居》,里面的画面都显得特别真实,让她能深切地感受那个年代的悲欢离合。

王晴的话无疑说出了众多市民的心声。重庆日报记者走访后了解到,《人世间》《心居》等严肃文学改编剧登录各大平台后,不少市民就被这两部剧圈粉。不少观众纷纷在这两部剧的官方微博下表示,他们不仅全家一起追剧,还专门买回原著一起阅读,进而感受严肃文学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随着《人世间》《心居》的持续热播,让影视产业更加认识到严肃文学影视化的价值。重庆日报记者留意到,除了《人世间》和《心居》外,一大批改编自严肃文学的电视剧已经陆续进入创作期。

比如,在爱奇艺的系列片单中,还有路遥小说《人生》、双雪涛小说《平原上的摩西》的改编剧;余华新作《文城》和金宇澄的《繁花》则出现在腾讯2022年片单中。除此之外,王蒙的《这边风景》、贾平凹的《秦腔》、苏童的《黄雀记》、徐则臣的《北上》等也纷纷宣布将进行影视化。其中,《秦腔》是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繁花》《这边风景》《黄雀记》为第九届茅奖作品,《北上》与《人世间》同为第十届茅奖作品。

浓厚现实底蕴助力严肃文学成功“出圈”

所谓严肃文学,在行业中其实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不过从内容和题材上看大致可以解读为: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内容具有严肃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文学作品。而从来源看,绝大部分指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作品,在《人民文学》《小说月报》等主流文学期刊上发表过的作品,或者获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的文学作品。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从1958年的《一口菜饼子》算起,严肃文学一直是影视改编的富矿。不过,近年来,随着视频平台飞速发展,让网剧取代传统电视剧成为了主流,并受到“90后”“00后”的追捧。一时间,网文改编成为行业中的大势所趋,“高冷”的严肃文学逐渐失去了广泛的市场基础,不得不暂避锋芒。

数据显示,在《人世间》之前,根据严肃文学改编并受到观众喜爱的改编剧只有2014年《红高粱》,2015年《平凡的世界》,2017年《白鹿原》和2020年《装台》。

那么,为何严肃文学能在沉寂十余年之后,再度受到影视从业者的追捧呢?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这主要还是得益于严肃文学浓厚的现实主义底蕴,以及深刻的精神内核。

“比如《人世间》就通过展现我国第一代城市居民的苦乐,以及跟随时代大潮起伏的人生跌宕,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几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而产生极强的代入感。”重庆本土编剧王智表示,而《心居》虽然表面是讲房子,但却细致描绘了不同身份的普通人为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的群体画像,让人感受到奋斗的可贵,自然能受到观众的追捧。

“同时,近两年现实题材作品的崛起,以及去年兴起的主旋律热潮,给以反映现实生活、彰显时代精神为主的严肃文学带来了优势。”渝中区作协主席强雯表示,2021年的爆款剧集《觉醒年代》《山海情》,电影《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虽然不是改编自严肃文学,但这些扎根现实、传递正向价值观的主旋律作品,均受到了观众和市场的广泛青睐,使严肃文学逐渐成为市场刚需。

“此外,以《人世间》为代表的严肃文学的持续‘出圈’还离不开编剧的成功改编。”强雯表示,例如《人世间》原著共有上中下三部,时间横跨50年,但编剧王海翎在进行创作时,就结合自身的经历,对书内的部分角色进行了大胆地二次创作,让部分角色和情节从概念化变为具象化,戏剧展现更加智慧。

重庆文学期待崛起

近日,重庆文学院与重庆电影集团下属影视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通过举行重庆原创文学作品影视推介会等活动的方式,向影视机构推介重庆作家的作品,体现出重庆打造优秀影视作品的决心。

那么,重庆作家们又应如何抓住这股春风,让更多“重庆造”严肃文学作品登上电影银幕呢?

“《人世间》《心居》的持续热播,充分证明文学能以更立体的方式光大自身价值。”强雯说,不过,今天的文学创作要更好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就要更充分、更主动地与众多艺术门类及文化形态交流互鉴、融合接轨。“对于重庆作家而言,就可在创作模式上进行创新,不再局限于字数较长的头部文学,而是通过尝试创作更多优质的中短篇作品,迎合观众碎片化的观影习惯。”

“影视产业是内容产业,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内容为王。”王智说,要让更多的“重庆造”严肃文学作品登上大银幕,就需要重庆的作家们深入基层,通过采风的方式,搜集更多素材,创作出更多“接地气”“有热气”的文学作品,进而获得观众与影视平台的青睐。

“要增强‘重庆造’严肃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也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扶持。”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院长小桥老树(张兵)表示,未来重庆市作协、重庆文学院除了将与更多影视机构签订协议,通过举办推介会、论坛等活动的形式,让更多重庆作家的文学作品成为影视改编的母本外,还会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活动的方式,让广大重庆作家树立精品意识,把握艺术规律,让文学与影视的联姻相互启发,相互成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