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子:思想让诗歌发出异样的光芒
原标题:专访||诗人安乔子
安乔子,女,广西北流人。有作品发表在《诗刊》《扬子江诗刊》《星星》《诗探索》《青年作家》等。曾获诗探索•第十届红高粱诗歌奖、广西年度诗人,参加鲁迅文学院第41届高研班。
1、你是从哪一年开始诗歌写作的?最早激发你写诗的灵感是什么?
上大学前我没想过会写诗,上大学后时间充裕得让我焦虑,是图书馆拯救了我无处安放的灵魂。在图书馆我阅读了大量的书,也看到了世界各地的优秀诗歌。不记得是哪一个诗人的诗句触动了我敏感的神经,我萌生了写诗的念头,当时只觉得好玩,写起来竟也顺风顺水,那一年是2007年,那时博客和论坛正在兴起,我因此在网上结交了一些诗友,彼此的交流、鼓励为我进入诗歌之门按下了快进键,诗歌的发表让我尝到了甜头,写诗便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到2010年我写得比较多,那时的诗歌大多是靠想象完成,激情喷发,一天都可以写几首。大学毕业后迫于生存压力把诗歌搁浅了,但那些年我没有忘记诗歌,我在冷静中渴望着厚积薄发,时刻准备着重新出发,一直到2017年初我又开始认真写诗,到如今走走停停,偶有一些发表、获奖,有时得意,有时惨淡,有时怀疑,时间教会我安静下来,成为一个好诗人需要不断学习和沉淀,需要更内敛、克制和真诚。走上写诗这条路,仿佛天注定的,我性格羞涩,不善言谈,不善与人交往,但喜欢幻想、独处,内心世界丰富,又有很强的表达欲,我通过写诗的方式和这个世界进行沟通着,我尝试着,努力着,诗歌慢慢理解了我,成全了我。可以说性格决定了我成为了一个诗人。
2、请选择2—3位对你的诗歌创作最有影响的古今中外诗人或艺术家。
早期对我诗歌写作影响比较深的人有郁葱和娜夜。国外作家对我影响比较深的是川端康成,我曾经迷恋读他的小说,那唯美而克制的语言深深地征服了我。另外古诗人也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杜甫、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他们的思想和意境都是我仰望的高峰,他们的诗无论读多少次都是值得的,特别是写诗后,重读他们的诗句更有另一番感受,真正的诗人理应像他们那样。其他行业的艺术家也曾对我产生过一些影响,和我个人气质相近的、与艺术有关的书我都尽力去品味。除了文学,我还喜欢音乐、绘画、舞蹈、电影、书法等,艺术都是一脉相通的,当写作出现枯竭的时候,我试图从其它的艺术门类获得灵感的可能,它们会让你豁然开朗,这需要融会贯通、善于思考。有一段时间,我一听到喜欢的音乐就有创作的冲动,我的诗歌语言不由自主地涌现了一些抒情气质,可见诗和歌在艺术上是一个连通体。
3、你写诗一挥而就,还是反复修改,还是有其他写作方式。
我比较满意的诗都是一挥而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样的诗好像早就存在了,只是在某个时刻突然就被你捕捉到了,这样的诗歌如同天赐的礼物,几乎不用修改。而写下这首诗的过程,那种淋漓尽致的喷涌是妙不可言的,那种感觉像诗神附身一样,是诗神指示我完成了这首诗。我总是无比期待被诗神选中那一刻,我时刻等待着,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他的到来。大多数的诗都是在修改中完成的,但也不会修改很久,合适了就拿出来,多是修改局部,我对语言比较苛刻,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扣,改到满意为止,如果改不好,就放着,冷藏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会有意外的修改灵感。个人觉得,一挥而就的诗是纯天然的,反复修改的诗多少会有些忸怩。
4、你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你诗歌写作的关系?
我的生活和诗歌有密切的联系,我长期生活、居住在农村,农村生活的情景总是不断出现在我的写作里,农村的生活经验和大自然的熏陶给了我的诗歌写作提供了土壤和养分,而这些穷困、偏远的底层生活经历也让我的诗歌更多的关注到了底层人的生活,我热爱世俗生活,我更倾向现实主义的叙述。我的职业与诗歌是各自独立的,我庆幸我的职业没有伤害我的写作,职业是为了生存,写诗是情感表达的需要和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生活、职业和诗歌就像三条路,这三条路是交杂穿梭在一起的,如同我要把自己分成三个我,分别走在这三条路上。前面两条路是琐碎的、热闹的、世俗的。我总会挤出一部分时间走第三条路,这条路是孤独的,这条路让我找到了我,让我成为了我,我无限感谢在这条路上给予我扶持的人,感恩那些愿意带着我走的老师,这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以前我比较痴迷于写诗,顾不好生活和工作,这样不好。我已经明白生活不只有诗,还有眼前的苟且,生活不是诗,生活是第一的,过好生活,把家里人照顾好,然后才有诗,写诗应该是生活的调味剂。如今,我已经习惯了一种写诗的生活,诗歌像一条无形的隐秘的河,在我生命里静静流淌,这让我看到很多人看不见的风景,假如哪一天不写诗了,我的生活该有多枯燥和庸俗。至于能在诗歌这条路上走多远就看天机和自己的造化了。
5、你关注诗歌评论文章吗?你写诗歌评点、评论和研究文章吗?
一般关注,如果看到,会打开看一下,会关注自己喜欢的评论家,看诗歌评论文章可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他们的剖析会让我更好地理解一首好诗,认识一个好诗人,甚至有新的发现。因为某种原因,我也写过一些粗浅的诗歌评论短文,作为一个理科生,我不敢轻易接触这类文章,没有理论支撑难以呈现。好诗人都具备诗歌的鉴赏能力,都会写诗歌评论,反过来,写诗歌评论也会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也会促进诗歌的创作,两者相辅相成。写诗歌评论需要一定的理论和阅读积累,还需要时间和精力,也许很多年后我也会尝试写诗歌评论。
6、你如何评价现在的中国诗坛?
我们正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诗歌的发展更为自由、开阔。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写诗,人人都可成为诗人,各人都可以发表各人的观点,诗歌的传播速度前未所有,也可能一夜之间某一个诗人红起来。诗坛的各种圈子五花八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每个圈子都有每个圈子的生态。看似热闹,实则还是冷清,是少数人的狂欢,是坛内热闹,坛外冷清,写诗的人不少,读诗的人少,一组好诗点击率少,远不如一篇普通的新闻。诗坛也有像林莽老师那样默默地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和培养诗歌作者做贡献的前辈,如同诗坛的一汪清泉,我们的诗坛需要更多这样的引领者。作为一个小地方的偏远的作者,我觉得自己是远离诗坛的,我比较特立独行,也没有什么圈子,这让我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做一个简单的写作者就好。
7、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
第一对语言的敏感力。诗歌是语言的特殊产物,诗歌对语言要求比较高,精炼、准确、克制和异质性,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你对语言的敏感程度越深,诗歌的语言就越魔幻,就越能写出漂亮的陌生化的语言。那种朦胧又隽永的语言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美和享受,就像音乐,虽然你不懂节奏,但你感受到那种妙不可言的悦耳,你读不懂诗歌,但语言呈现的美你会感受,甚至为之惊艳。
第二捕捉诗意的能力。也可以说对诗意的感受力。生活不是诗,但到处都是诗歌的影子,这需要我们敏锐地捕捉和感受日常生活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蕴含的诗意,或者说是把日常生活转化为诗歌的能力。这样,即使是很普通东西,我们也能发现其中的诗意。这需要多阅读、练习,以及善于观察,多体验生活。
第三善于思考的能力。要把捕捉到的诗意写成诗,还要融入你的思想,这需要独特的思考,一个会思考的诗人善于挖掘更深层的东西,一个会思考的诗人是有个性的,他不随波逐流,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精神,他享受孤独的时间,他享受思考的旅程,他的思想让他的诗歌发出异样的光芒,他总是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充满思辨的作品。
8、请提供你自写作以来的10首代表作题目,并注明写作年代。
《蘑菇》(2009年);
《余生》(2017年);
《两只鸟在水面上飞》(2017年);
《水上的日子》(2018年);
《一个吹口琴的异乡人》(2018年);
《一粒谷在它的故乡里》(2019年);
《老木匠》(2020年);
《总有一只白鹭飞过你》(2020);
《窗口》(2020年);
《荔枝庄的事》(2020年)。
- 熊焱:常读诗会让人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2022-08-04]
- 烟驿:生活是修行,写作是救赎[2022-08-01]
- 李浩:我希望自己每写一首诗,都像一个神话[2022-07-28]
- 在当下与古典间再建一座别样宫殿[2022-07-28]
- 对话:胡续冬与“九十年代诗歌”[2022-07-26]
- 书香永川·心灵故乡——诗意永川川渝诗人创作采风暨龙远信诗歌分享活动举行[2022-07-20]
- 卢山:新媒体语境下诗歌破圈传播的路径探析[2022-07-20]
- 刘福春 李俊杰:诗与生活[202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