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江苏召开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
来源:扬子晚报网 | 孙庆云  2022年08月30日08:48

8月29日下午,江苏省作协召开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为祝贺江苏“文学苏军”取得的好成绩,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到场宣读贺信并讲话。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江苏省作家韩东的《奇迹》获诗歌奖,庞余亮的《小先生》获散文杂文奖,何平的《批评的返场》获文学 奖,竺祖慈翻译的《小说周边》获文学翻译奖。

本届鲁迅文学奖,江苏获奖总数列各省区市之首、创历届最好成绩。另外,在全部70部提名作品中,江苏作家作品和江苏文学期刊出版社首发、出版作品入围提名名单总数均占全国的七分之一,也为历届之最。

徐宁向所有获奖者及其出版方表示祝贺,近年来,省作家协会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文学工作者,聚力推动江苏文艺“高处再攀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作生产更加繁荣,涌现出一批描绘时代新气象、书写人民新生活的文学精品。

座谈会上,四位获奖作家韩东、庞余亮、何平、竺祖慈分别发表讲话。

《奇迹》作者韩东表示,这么多年,在南京文学创作氛围的熏陶下,其实是受益匪浅,他自述是一名内向、自闭、矛盾的作家,所以一路走来,更感谢这座城市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宽容。此次获奖,对他来说是意外之喜,感谢这届评委的果敢、果断。如今他将写作视角扩展到中篇小说,希望未来能在文学奖的“小说奖项”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成绩。

《小先生》作者庞余亮说,他当过教师,做过记者,当过作家,“小先生”这三个字是在乡村学校教书时,学生给他取得名字。乡村学校的生活很枯燥,但也兼具着基础性教育的爱和美。虽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但他自认为这本书只反映出乡村教育的70%,远远不到100%。作为一名生活、工作在苏北的基层作家,他感恩省作协提供的机遇,同时他鼓励和他一样在基层写作的作家,继续保持写作的热情。

《批评的返场》作者何平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以来,大学和作协成为他文学批评的两翼,推动着、培养着他往前走,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文学创作。何平说,生于1960年代后期,和同一个代际的批评家相比,他是一个迟到的进场者,一个文学批评的“晚熟的人”。1998年,他开始尝试做文学批评的时候,同代人都已经是成名的批评家了。由此,这次能获奖,他感谢江苏和南京的文学生态,作家和批评家相互激发共同成长。

《小说周边》译者竺祖慈是江苏第一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翻译奖项的作家。这几天,媒体采访获奖感言时,他重复最多的就是“没想到”三字。竺祖慈说,他对翻译工作的进一步认识源于1999年,《播火者译丛》的编辑工作。这套书收辑了瞿秋白、张闻天、沈雁冰和胡愈之四位革命先辈的译作,里面包括很多弱小国家不为人知的作家作品,第一次让他体会到译者的苦心孤诣。他很感谢鲁迅文学奖设置文学翻译奖项,并非始于自己这次获奖,而是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此次鲁迅文学奖,《钟山》有2部首发作品获奖,是获奖数量较多的文学期刊之一。其杂志主任貟淑红说, 是很重要的荣誉。但《钟山》从不把奖项看作是评判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唯一维度。作品最终还是要经读者的检验、经历史的检验,经时间的检验。今后会一如既往地努力,推动汉语文学向前发展。

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回忆了他初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场景,那时候 的影响力完全没有现在这么大。他认为,于作家而言,其实获奖没有早或晚的好处,“在你年轻的时候,和你心仪的作家一起获奖,在你年老的时候,和你看好的作家一起获奖,都是非常美好的事情。”身为江苏省作家协会的主席,他谦虚地表示,所有的好成绩都是作家创造的,主要不在作协,“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能做的地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