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彬散文研究主持人语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徐 可  2022年03月29日15:29
关键词:王彬

徐 可

今天,一批实力派作家、批评家集中“围观”王彬先生的散文,七嘴八舌,不亦乐乎。

首先,大家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共识:王彬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在当下浩浩荡荡的散文创作队伍中,这是非常难得的。郭艳指出:作为学者,他具有非常精深的国学修养, 同时他特别倡导理论为社会现实服务,致力于北京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作为散文家,他勤于写作,发表、出版了大量的散文作品。王冰也指出:作为学者,他的学养深厚而研究独到,总能在扎实、严谨、精细之中独辟蹊径,选取一个独特的充满智慧的角度,去挖掘一口学术的深井,平心静气地打探开掘。作为散文家,他的散文阔大而纵深,饱满而自由,既能伸至历史深处,又能接近当下市井生活, 是其内心光线在文字中透射的景象。

基于以上双重身份,王彬先生的散文呈现出学者散文或曰文人散文的特质。正如安黎所言,王彬的散文,深得中国传统叙事语言的精髓,具有深厚的文化属性和浓郁的人文情怀。对于这一点,我特别认同,也特别赞赏。在散文的创作上,我一向认同香港作家董桥的一句话:“散文须学、须识、须情,合之乃得Alfred North Whitehead(阿尔佛雷德•诺斯•怀特海德,二十世纪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所谓‘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我曾经在《呼唤散文的古典美》一文中,将中华散文古典美的内核,归结为有学、有识、有情。前几年,著名学者柳鸣九先生曾经发出对于“学者散文”的呼唤。我认为,王彬先生的散文,的确是有学、有识、有情的学者散文。他的散文具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具有深沉的人文情怀。

几位学者还从不同视角谈到了王彬散文的一些艺术特点。张清华把王彬散文比喻为一座丰润葳蕤和曲径通幽的花园,这里有一蹊花径,百斛流泉,有无数深远隐秘的“交叉小径”,在每一细枝末节处,都有耐人的风景。这是前引董桥语中“高华如艺术之境界”的生动呈现。孔鸣从王彬散文对植物、动物、人物的描写,发掘其心灵深处对大自然的无限依恋情感和对生命的最为独特的理解。石华鹏认为,王彬先生的散文,其特质与风格靠近周作人的冲淡美文,同时也有对学者散文甚至整个散文写作的某种突围努力。王彬散文在承续学者散文优势长处时,有意思地让散文“柔”起来,增加感性部分,更加突出作者个性与文学性。他的语言趋向俗白,简洁,纯净,但又不失文言的那种古雅,遒劲。王剑冰特别提到了《故园的女人与花朵》,这篇散文刚一发表也引起了我的关注,我还写过一篇读后感。鲁迅的原配朱安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王彬却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展示了朱安优雅的品质与格局。杨碧薇认为,王彬散文里有“三变”:一是古今观念之变;二是现代/当代自身小传统之变;三是写作手法之变。作者对现代性的切身体验、对传统文化养分的充分汲取,共同催发了此“三变”。这种变化带动了汉语散文文体的转型,或也预示了下一个阶段的散文走势。张高峰注意到,王彬散文在舒卷自如中透出浑厚沉郁之美,深含传统文学气韵,这与他自觉取法杜诗诗史品格的追求密切相关,而于所思之中呈现出纵深辽阔的审美气象。秦岭认为,王彬散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思辨的文字解构岁月厚重而绵长的回声,特别是作品中的历史观、生命观和浓郁的人文意识,使他的散文拥有了追索古今、反思社会的高地与疆界。他对世相和事物的观察角度,则让文本显得宏阔与幽微兼蓄,直抵生活万象的斑驳与本相。

王彬先生的散文是中国散文界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予以研讨与阐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王彬散文的特质与贡献,对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王彬散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徐可,江苏如皋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启功研究会理事,编审,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译有《仁者启功》《人间圣境》《背着故乡去远行》《三更有梦书当枕》《写在文学边上》《汤姆•索亚历险记》《六个恐怖的故事》《热水河》等。曾获中国新闻奖、全国人大好新闻奖、全国政协好新闻奖、中国报人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百花文学奖等。

Baidu
map